支持困境中的海外女宣教士

支持困境中的海外女宣教士

要在一個被男人統治的國家裡步行穿過一個市場、在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社會上保持單身生活、在與自己的文化和宗教背景差異很大甚至於完全相抵觸的環境中工作、沒有適合的教育體制來教育孩子、以熱情與憐憫向貧窮的人表現出基督的愛、在一個多文化背景的團隊中共同服事–以上這些僅僅是海外女宣教士所面臨挑戰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本文將針對以上所提到的問題來加以討論,並詳細說明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所代表的含意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身為一位心理學家也是基督徒的我,在過去的十八年以來,我有幸服侍當地婦女以及海外女宣教士。我在這段時間裡一直透過輔導協談、分享討論和危機干預等方式來關懷和幫助她們。這十八年間,我一直在非洲東部與(亞洲)中部等受限制的國家生活和工作,親身經歷和目睹了生活在發展中國家所承受的種種壓力。我敢說,即使你到這些國家之前有著充分的準備,加上你的親人也不斷的在情感上、生活上支持你,你所面臨的環境仍然是艱難而黑暗的。所以,發生在我身上的那些經歷和各種掙扎,同樣也可能發生在很多人的身上。因此,我認為有必要簡短地把我所感受到的、從中領會到的點點滴滴記載下來,以便幫助後人,讓其她女性基督徒得著更好的裝備,也這樣往前奔跑,得著獎賞。 (林前9:24)。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特別針對生活在穆斯林國家的女基督徒來展開討論,重點是她們如何響應挑戰和可採用的方法,全文共分為五個部分: 

      伊斯蘭教的背景了解婦女在伊斯蘭國家和西方國家的地位差別;伊斯蘭文化中對個人權利的不同理解;還有順服、自我實現、工作成就等問題,這些經常會造成壓力和心理問題。

      個人的情感舊傷:學習如何擺脫個人在過去情感上的掙扎;我們在處理過去在國內所經歷的、未解決的個人情感問題時,必須加倍小心。因為在伊斯蘭國家,屬靈上的狀況和文化上的限制與自已本國區別很大,你的所作所為可能引發周圍環境強烈的反應,所以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

      個人靈命方面:在靈裡要準備好,在困難中與上帝同行、為上帝做工;個人靈命上的成熟、對屬靈呼召的回應,以及對屬靈資源的熟悉程度。

      如何組建團隊:需要建立一個提供支持和關心的小組。在這樣一個小組裡,成員互相看顧,尤其是女性的同工們;國際性宣教小組可能面臨的障礙和自身俱有的潛力。

      新的角色、身份和生活方式:環境的改變和跨文化的生活,能夠試驗我們的穩定性、信仰和自我感受;不同的人會受到不同的影響,無論你是單身或是已婚。 

伊斯蘭教的背景 

全世界三十億女性人口的四分之一是穆斯林。雖然她們一般在家裡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力,但是這些女性在其它方面卻受到較大的限制,比如在接受教育方面、個人健康與治療方面,甚至有些婦女難以享有基本的人權。由於在許多穆斯林國家裡,男性和女性在文化和宗教上是分隔開來的,福音通常只能透過女性傳給這些穆斯林婦女。因此,一方面意味著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極大的機會–我們的女基督徒宣教士們可以與穆斯林婦女共同相處,既可能藉由在行為中做出基督徒的榜樣來影響穆斯林婦女,也可能由於沒能在行為中做出基督徒的榜樣而失去使她們相信福音的機會。 

穆斯林國家雖然有著“同一個信仰”,但各個國家的信仰方式卻各有不同。例如,在不同的穆斯林地區,婦女所處的角色和地位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受教育水平的不同、經濟地位的不同、城市與鄉村的差別、當地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程度、對原教旨主義的信奉程度,等等這些方面的差異,對當地社會中穆斯林婦女所處的角色和地位都會產生影響。因此關於穆斯林婦女的權益和社會地位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在某些穆斯林國家,婦女可以是政治上的領袖,而在另一些穆斯林國家,婦女可能從來就沒有踏出過家門。

 我們讀一讀可蘭經的教條,雖然現實情況不一定完全符合經文的要求,就能大致理解婦女在伊斯蘭社會中的定位。例如,在可蘭經第四章第34節中說: 

“男人是維護婦女的,因為真主使他們比她們更優越,又因為他們所費的財產。賢淑的女子是服從的,是藉真主的保佑而保守隱微的。你們怕她們執拗的婦女,你們可以勸戒她們,可以和她們同床異被,可以打她們。如果她們服從你們,那麼,你們不要再想法欺負她們。真主確是至尊的,確是至大的。(《古蘭經》馬堅譯本[1])”  

雖然穆罕默德在世期間也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保護婦女兒童–尤其是孤兒寡母們,但總體來說,伊斯蘭教所宣揚的仍然是男人優越於女人。 (如果具體對這個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就偏離了本文的內容和目的,具體情況可參考文章後面的書目表作進一步的研究。)伊斯蘭教所宣揚的男人超越女人的理論,使得穆斯林婦女們普遍比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婦女們受到更多的限制,她們更少出現在公眾場合,因為,她們是生活在男權之下。按照伊斯蘭教的理論,男性在造物的順序上明顯比女性更為優先,這就明顯影響了他們對待婦女的態度,而男性自己卻擁有更多的自由。因而不論是當地的穆斯林婦女,還是來自國外的女宣教士,都常常由於男性看待自己的方式而感覺受到了侮辱。在接受男性們帶著強烈的優越感的幫助同時,也會產生同樣受到侮辱的感覺。不過也有例外的情況,穆斯林國家的男人對婦女有時候也會呵護有加,尤其是對自己的家人。我們在西方世界所知道伊斯蘭社會對婦女的限制,會讓我們感到吃驚並且批評這些行為。但是需要記住,其中一些限制是來源於文化的習慣,與並不是來自伊斯蘭教的教導。相較之下,大多數非穆斯林民族的婦女在工作和學習上享有更平等的機會,她們是社會的平等成員,她們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我價值並在工作中獲得滿足。如果出國,她們常常會低估宗教文化對婦女的限制和國外有限的工作機會。 

女性可以在許多行業施展她們的才能和天分,這些行業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照顧、行政管理、教書育人、待人接物、關愛他人和恆切禱告等等。儘管身居外國的女宣教士們對現在擁有的工作感到不滿意,因為現在的工作可能沒有在國內時的工作或最初希望的那麼好,但是她們對當地女性的生活卻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這一點非常令人欣慰和鼓舞。 

即將前往穆斯林地區的女宣教士們,必須對性別歧視有一定的了解,並且應當在一定程度上為此做好準備。這方面產生的爭戰不僅僅是性別上的爭戰,同時也是屬靈的爭戰!現實狀況對於外來的婦女而言常常是非常痛苦的,尤其是當別人對你動手動腳或故意說一些污穢的語言時,而這樣的事情可能會經常發生!在這種遭遇下的你感覺倍受傷害,受到侮辱、沒有價值,甚至有“被人剝光了衣服”的感覺。我們這些來自外國的女性,通常還會被視為異教徒,甚至有時會被看成是妓女,因此也就更加容易受到傷害。不過,西方電影裡所描繪的性開放,也是促使穆斯林男性形成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西方女性的一部分原因。所以身為女性的我們,必須清楚地了解這些問題,不但要盡量保護自己,還要盡可能地解決這些問題。面對這些困難,譴責和怒氣不但會影響我們作為好見證的效果,還會加倍影響我們內心的平安。 

個人的情感舊傷 

“倘若我五十年前就知道這個道理,我的生活就會截然不同了!”有一位老先生在我剛結束一場講道時,對我說了這些話。我當時的講道主題是關於心靈醫治、整全的心性和處理過去的情感“包袱”。雖然這類話題的討論已經有很多,但是卻沒有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重視,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除非是在我們面臨危機或是其它重大的挑戰時–而這些是我們在國外事奉時不可避免的危機和挑戰。 

心靈的醫治可以處理我們過去的種種傷痕–這些傷痕包括對不好的行為、虐待和各樣罪的記憶(包括別人加給我們、我們加給別人或者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事情)。這些記憶影響我們的成長、健康、處理事情及工作的能力、接受並關愛自己和他人。這樣的傷痕可能由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如自卑、缺乏安全感、好發號施令、吸毒成癮、看輕自己、生氣發怒、負面的態度、憂鬱症和身心方面的疾病。 

我們經常沒有意識到這種包袱。當我們發覺自己正在為怎樣信賴上帝和他人、處理人際關係、負罪感、權力等方面掙扎時,我們不是看到問題的根源,反而是責怪父母、環境和他人。心靈醫治能夠幫助我們解開過去的結,同時要求我們心甘情願地: 

      承認並接受(而不是否認)

      認罪、原諒和忘卻

      讓上帝醫治及得到復元

      脫離任何邪術的根源或捆綁 

我們每個人都是特別而且是珍貴的–我們的成長背景、世界觀、處世態度、價值觀、感受以及腦海中的記憶都是獨特的。這種獨特既是我們最大的禮物也是最大的挑戰。我們在生活和事工中做出的榜樣,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願意正視我們的過去,以及是否願意讓上帝來醫治我們的創傷和苦痛。 

我們許多掙扎的根源來自四個主個方面:出生前、童年期、青少年期/成人期以及靈裡的捆綁。我將簡要地提出問題狀況的要點並加上一些例證。關於這方面有許多書可作參考,以供深入研究(見書目表)。 

出生前:不受歡迎,未成功的墮胎,未婚生子,父母窮困潦倒,受孕艱難,母親孕期生病,重大衝突或戰爭帶來的不穩定。 

我曾經輔導過一名婦女,她至今還能生動地描述她在出生前掙扎的記憶。儘管已經為主做工有許多年了,對於靈命的生活和撫養自已的家庭,她感受到有越來越沉重的負擔。在談話過程中,她坦承自己與母親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好,這使她背負著罪惡感。我們禱告,祈求聖靈顯示衝突的根源。於是,她開始回憶起母親曾說過,當初沒有想到會懷上這個孩子,還曾考慮過墮胎。聖靈同時還顯示了敵人怎樣利用這種被拒絕的感覺,讓她遠離喜樂、缺乏安全感。但是經過這樣的心靈治療,她經歷完全的自由,並且能夠原諒母親,以全新的愛去接受她。而這又反過來讓她以新的喜樂更加愛主及愛她的家庭。 

儘管她在國內也可能會經歷同樣讓人絆倒的感受,但事實上,我們一旦走出自己的安全的區域(家)時,我們就會更加脆弱。而那些生活在充滿敵意的屬靈環境中的基督徒,在他們的創傷未得上帝醫治前,便成了敵人攻擊的最佳目標。 

童年期:不受歡迎,遭父母厭棄,兄弟姊妹的關係不好,父母衝突/離異,挫敗或沒有價值感,個人外表(缺乏自我認同)、殘障、被收養、孤兒、成績不好、學校裡的掙扎,被老師和朋友鄙視,恐懼和感到被人拒絕與憎恨,情感和生理上的虐待,還有性虐待等等。 

我曾輔導過一位患有憂鬱症的婦女。她的憂鬱症正影響了她的婚姻也嚴重帶來她的小組不少的衝擊。在一次會談中,她因為成長在她另一個開朗而富有天分的雙胞胎姐姐的陰影之下,將所積聚的怒氣和苦毒一次爆發了出來。在她的生命中她一直感受到她是“次要”的,她永遠無法比得上別人。她需要醫治、饒恕、拯救,並且要重新的了解自已是造物主我們的上帝奇妙可畏的創造物(詩篇139章,這是心靈得醫治和得救保證的奇妙詩篇)。隨著她解開過去的結,接受現在的自己,她的憂鬱症漸漸好轉,而與同工們的關係也有所改善。 

身為女性在穆斯林環境中工作的女同工們,有一點很重要的是,我們與自己親生父親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個女孩曾受過生理、情感或性虐待,在充滿命令和懲罰,缺乏關愛、認同和慈愛的環境中成長,那麼就會發現,要她信賴任何人,包括我們的天父都將是非常的困難。這種深深的傷痕可能帶來她對男人的不信任、恐懼以及憎恨,這些感受會隨著她們身處在這樣一個以男性掌權的社會中更加惡化。要讓她重新信賴上帝,並且不再對男人仇視,可能需要多年的輔導和醫治。 

我常常與穆斯林社會中那些以為自己已經完全擺脫了童年創傷的女同工們一起禱告。可是事實上,她們仍舊生活在那些陰影之下。因為遭受到穆斯林男子對她們有所不敬時–在集市上被虎視眈眈或動手動腳–舊傷就又復發了,她們會感到滿腔的怒火和痛苦。在一個“大男人主義”的文化中生活,對任何女人都是很艱難的,尤其是對一名舊傷未癒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這也是我所觀察到女性所面臨最大的壓力之一。如果這些傷口沒有痊癒的話,就可能導致很深的仇恨甚至心中有所悔恨。 

青年/成人期:與家人/朋友/同事不和,來自同輩的壓力,性方面的問題,婚姻,配偶的親戚,單身,工作壓力,負罪感和焦慮,失去財物,戰爭,所愛的人受傷或死亡。生活當然有起有伏,有喜有憂。當我們隱藏及否認我們的痛苦和憤怒時,反而會造成我們沒有安全感、人格的不穩定。我們的成長(在生理、靈命、情感和關係方面)可能受到阻礙,而我們與他人、與主的關係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我輔導過一名與先生一同在受限制區域服侍的女士。她在懷孕期間身體很不好。雖然她想要小孩,但是對於即將成為人母又感到十分焦慮。她的身心問題不只是因為懷孕的不適,更是來自一些心理因素。孩子的即將降臨,迫使她面對自己對母親的怒氣和憎恨,因為她的母親在她的記憶中,對自己缺乏關愛,她甚至不願意讓她的母親接觸自己的小寶貝。她祈求主醫治她受到忽視的傷口,使得她能夠用新的眼光看待母親的錯誤。要想在情感上得自由,在靈裡成熟,其中最重要的過程就是釋放苦楚和怨恨,饒恕別人對我們的過犯。 

路加福音第七章中舉出了對醫治心靈的美好例證,一個有罪的女人親吻耶穌的腳,並抹上香膏,她的羞恥和痛苦隨著淚水流出。耶穌安慰了她的心、赦免了她的罪、救贖了她的靈,讓她從過去的舊我中得釋放。她就高興地離去了–已經得到醫治、赦免和安慰。 

靈裡的捆綁:撒旦是說謊之人的父: (約8:44)。他的目的是破壞上帝的創造,尋求一切機會危害我們和我們的事工。因此,與上帝和其它弟兄姊妹保持著親密的關係,以及時刻儆醒,都是至關重要的(彼前5:8)。 

生活中的捆綁來自多方面,包括祖先曾經參加過異教或邪教(東方的宗教、邪教、共濟會、新時代運動),家裡有人自殺,犯過謀殺或性虐待的罪,對色情作品、求邪靈顯身的“聚會”遊戲、占星術或其它迷信活動有過參與或有興趣。以上這些都給魔鬼的勢力提供了可趁之機,它們可能騷擾壓迫的不只是本人,還有其家人。 

共濟會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可能並未得到足夠的認識,這一點也許不足以為奇,因為它是一個秘密組織,人們也通常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有涉入。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夜裡總能聽到奇怪的聲音。當事工小組聚集在一起並為他們禱告之後,聖靈默示這對夫婦的雙方父母曾經都是共濟會的成員。更讓人震驚的是他們倆早就知道這件事,可是已經忘記了,而且誰也沒有意識到其嚴重後果。經由禱告,我們驅趕干擾他們生活的共濟會邪靈,並且潔淨了他們的家。他們之後再也沒有受到攪擾。我們侍奉的上帝希望我們儆醒,並且運用祂賜給我們的權柄。 

在伊斯蘭的世界裡,和其它地方一樣,我們要與邪靈爭鬥。詛咒、護身符與已故“聖”人之類的寺廟對伊斯蘭民族意義深遠,同時對於基督徒們也有靈裡的影響。由於我們的忽視和低估,這些錯誤的行為可能導致使人倦怠、沮喪、婚姻衝突以及小組的分裂。身為基督徒在處於受到邪靈控制的文化裡服事時,我們就必須儆醒,盡全力的面對及處理自己的過去。我們要誠實,願意讓上帝醫治安慰,重建我們,更新我們。否則,我們怎能做黑暗裡的光呢? 

個人靈命方面 

在關於宣教士流失的ReMAP調查報告(戴德生,1997)中指出,在各種影響國外宣教士能否生存和有效傳播福音的因素中,健康的靈命居於第三位。名列前兩位的是清楚的呼召和家人的支持。基督的工人必須時常問自己,“我是以基督為中心嗎?我的生命由誰在掌管–我自己、其它人、事工本身還是主?”我鼓勵每一個宣教士,要誠實地省察自己目前的生活和過去所掙扎的經歷,最好與一位忠實的朋友一起,定睛在基督身上。這個過程不管是在國外的宣教場地還是國內,都要持續地關注。 

靈命的健康 

關於靈命成長有大量的優秀書籍,我們大多數都會閱讀這些書。我們常常缺乏的是,怎樣將獲得的信息付諸實踐。健康的靈糧包括每日與主親近、查經、敬拜(唱詩或聽音樂)、敞開心靈願做主的器皿–也要做別人的器皿:包括家人、事工小組和任何需要被傾聽的人、款待他人、分享你的信仰以及照顧他人的所需。我至今還記得當我們的小孩還小的時候,我為了挪出靈修的時間有多麼的掙扎(甚至到他們長大之後)。每當有空閒的時候,我總是已經疲憊不堪,於是時常感到罪惡感。後來我發現,我可以在照顧小孩、聽講道或敬拜的磁帶、和朋友散步、或者去商店買東西的同時享受與上帝的同在,向上帝禱告。我們要學會用創新的思維尋求每日的靈糧。倘若身邊有團契/禱告的伙伴時時鼓勵和誠實提問,將對靈命會有更大的幫助。 

我們所蒙的呼召 

靈命成長是持續一生的過程。最早去南美傳教的伊莉薩白·艾略特(Elizabeth Elliot)深深明白宣教的代價,她說:“我們必須在背上屬靈的十字架之後,才有資格稱自己為宣教士”(1999的著作,第21頁)。我們要承認自己需要得赦免、得救贖,也需要經由門徒的訓練得以成長。宣教士不是被創造出來的,而是不計任何代價,與上帝親密的關係和願意侍奉祂的過程中而成長的。因此,最重要的是要清楚明白上帝對我們的呼召。除此以外的任何動機,諸如冒險、增進個人經歷和專業技能、求職、逃避困難或是人際關係,等等方面的動機,都可能會使人失望和挫敗,因為這些動機可能使我們偏離屬靈爭戰的焦點和力量泉源。 

有一點有必要再三強調的是,丈夫和妻子必須要確定各自都有去國外宣教的呼召。若妻子僅僅是因為支持順服丈夫而跟隨他進入穆斯林世界,她將面臨很大的危險。宣教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這裡邊有失落、有變化、與家人朋友分隔、適應全新文化和可能的惡劣氣候、學習一門外語、對付從前毫無所知的疾病、孩子上學、感到孤獨,面臨這些沉重的壓力,倘若沒有上帝對夫妻雙方同時的呼召,這樣的冒險就是不明智的。如果妻子不是因為自己的委身和呼召而邁出這一步,如果不是適應能力極強、性格隨和的女子,那麼在面臨文化和社會制度等各種困難挑戰的時候,這位妻子可能會對他人、異國文化和自己的丈夫產生滿懷的怨恨,並不斷痛苦地掙扎。她可能在潛意識裡因為自己的苦楚而責怪丈夫。有這樣經歷的女性,要不就是將衝突埋在心裡不說,或是遭受各種身心失調和憂鬱症,變得易怒無常、咄咄逼人。宣教差派機構應該確保婚姻中的夫妻雙方都有相同的呼召,這才是最佳的預備條件。 

屬靈的爭戰 

“宣教的工作不是遊戲,乃是一場爭戰。屬靈的爭戰隨時存在,而同時,我們還要面臨生活中各種壓力。宣教士需要學會忍耐和應付壓力的能力,有時候甚至在沒有外來幫助的情況下。”(Ekstrom,1997出版, 188頁)。除了失落與變化,在宣教的地方還有屬靈的爭戰–而許多工人對這個戰場毫無準備。 1996年4月在英國,英國萬國宣教學院舉辦了一個宣教士流失研討會,會上一個“宣教前期訓練討論小組”起草了一份聲明,列舉了具有宣教潛質的宣教士的靈命特徵。文中這樣寫道:“我們同時認為,若想成為宣教士就要做好準備並接受訓練,辨認魔鬼的各種詭計以迎接屬靈的爭戰。”(Adivardana,1997,210頁) 

有兩位單身女性曾告訴我她們遭遇魔鬼詭計的經歷。當時,她們正從鄰近一個戰亂的國家做完調查回來。那天晚上,她們住在一個偏遠村莊的當地人家裡,夜裡醒來的時候感覺有怪異的東西存在。四下張望後,她們發覺牆角有一個婦人蹲著的身影。這個婦人能穿過房間裡實心的物體。看起來,這個“婦人”正在忙著做事情,絲毫沒有注意到她們。兩位女同工知道有各種靈的存在,所以她們知道這是曾經住在這裡的婦人的靈(譯者註:邪靈常常假扮成死人的靈魂,其實是為了欺騙人們,目的是傷害。因為死人的靈魂是有歸宿的,邪靈污鬼才到處遊蕩)。第二晚,她們還未從頭一天的震驚中恢復過來,所住的木質房屋下面就發生了爆炸(這是一種可能危及她們性命的攻擊,是來自邪靈的),房屋四面搖晃。她們回來後,我帶著她們進行了分享討論(debriefing)。我們也禱告求上帝能釋放,不僅是救我們能從這場經歷中能得到解救,也包括求上帝救我們脫離恐懼和死亡的陰影。若沒有上帝的拯救,這些陰影可能會造成經歷此創傷的人脆弱及難以忘記的印象。這兩位同工很成功地走出了這種創傷的陰影,繼續著她們宣教的工作。 

許多同工遭遇戰爭的殘酷,不是痛失當地的朋友,就是親身經歷恐嚇威脅、撤離疏散、搶劫、攻擊甚至強姦。正因為我們要佔領的是敵人的陣地,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前期預備任務就是,在後方國內建立起全面的禱告盾牌網絡–即朋友們每日盡心盡意辨識邪靈的不懈禱告。同樣重要的一點是,同工們在宣教地區應當彼此傾聽、相互代禱、相互支持。 

當我和家人1982年第一次踏入非洲東部的時候,我們對屬靈爭戰和救贖的宣教知識了解得很少。然而,我們時時面臨屬靈的戰爭–當地人受盡魔鬼勢力的折磨,人們參與伊斯蘭傳統的巫術和邪術。我們希望在避免被撒旦打敗的同時,能夠幫助那些飽受壓迫的人。在這種願望的驅使下,我們必須要了解伊斯蘭地區和伊斯蘭民族的各種屬靈和屬世的勢力,接受關於屬靈爭戰的訓練。也就是說,在穆斯林地宣教時,能夠全面了解勢力衝突的情況是極為重要的環節。 

屬靈爭戰最好的老師是上帝的話語。以弗所書第6章中說: 

      “我還有了的話(從現在開始)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
首先,我們要知道自己在基督裡的身份,知道祂在十字架上勝過了撒旦。祂是全能,祂是權柄,祂也這樣賜予我們權柄。

      “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
其次,我們要了解我們的武器, ,用來攻擊和防禦的各樣裝備。

      “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最後,我們不僅不可以無視敵人的存在,還要清楚敵人是誰,在哪裡。我們要知道如何有效的應戰。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有三方面的爭戰。我們怎樣處理爭戰的情況對我們的事工有很大的影響。 

與自己爭戰敵人知道我們易受攻擊的弱點和軟弱的地方(破口點)。當我們因為疲憊、病痛或是罪而放鬆警惕的時候,敵人就不斷地攻擊這些破綻,挑戰我們屬靈的順服和與聖潔同行的委身。每當困難來臨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放棄和上帝的溝通;於是,我們自憐自哀、怨天尤人、忿恨苦楚,同時還對文化、他人和帶領人滿懷怒氣。 

基督徒團體裡的爭戰:撒旦的另外一個手段是破壞團結,不管是婚姻、家庭、事工小組還是團契中的團結。撒旦的手段是多樣的:批評、自大、負面的思想和言語、相互不予支持、嫉妒、淫念、民族歧視、民族優越感、種族歧視、大民族主義、記恨、殖民主義態度以及和當政者產生問題、與公義者爭信。敵人破壞我們團體的合一,也使得我們個人和集體的宣教出現問題(羅馬書15:5, 6;歌羅西書3;12-14)。同工們之間緊張的關係通常表明敵人在動工。這時,我們會缺乏喜樂、心情沉重、身心疲憊、沮喪不已。接下來,我們禱告和佈道的興趣也會降低。結果是,我們從跨文化的宣教工作中退卻,躲藏在來自本國的朋友圈子裡。 

與不信者的堡壘(罪)爭戰:有許多針對伊斯蘭民族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伊斯蘭人的屬靈狀況(見書目表)。例如,許多人害怕“邪惡之眼”,或是收到寫在“假讀”(Jadu)上的詛咒。 “假讀”是所謂“伊斯蘭聖人”或宗教領袖所寫的,有可蘭經文或巫術經文的一小張紙。 “邪惡之眼”和寫在“假讀”上的詛咒被認為會帶來疾病、災難和精神失常。嫉妒的惡靈在這些文化當中很有勢力,而嫉妒是咒詛他人的常見動機。許多年輕女性因為不能生育,就會掏錢請宗教人士破壞“假讀”和“邪惡之眼”的力量以此來消除可能的詛咒。她們還會在已故的聖人墓前(聖地)禱告求子。

我們要對伊斯蘭的這些習俗有所認識,這樣既能夠有效地替那些生活在詛咒陰影下的人們禱告,也為了保護我們自己。這一點十分重要。我曾經目睹上帝在這些事情上大能的彰顯。我親身經歷的一個例子是發生在我們身處在國外的前幾年。當時我的情感、靈命和身體都倍感疲憊。我也有想要自殺的憂鬱症傾向。經過了一年的掙扎,在別人許多的代禱和支持下,我終於開始尋求教牧諮詢。於是,一位在此領域經驗豐富的牧師,為我辨識出許多魔鬼的恐嚇,並且為我禱告求脫離捆綁,於是,我得到了上帝的更新。之後,我就完全擺脫了以往沉重的枷鎖。 

保護我們靈命的最好方式,就是和上帝保持親密的關係。這就意味著我們要以禱告為中心,更多地明白聖靈的大能、存無虧的良心過聖潔的生活、時時饒恕別人、接納挑戰並在困境中成長。 

宣教的工具 

在穆斯林中進行宣教,要注意四個主要的方面:個人靈命的成熟;語言與友情;當地的文化與宗教;上帝賦予的權柄。 

個人靈命的成熟如果我們行出基督的榜樣、擁有屬上帝的性格和作為,這就是我們最有力的宣教的工具。作為基督的使者和僕人,我們越是願意活出神話語的教導,讓其塑造我們,就越能讓神的話語反應在我們的生命及行為上。就如同我們欽佩有著專業的才幹和語言技能一樣,塑造我們的品格才是真正的目標。 

靈命的成熟也反應在一個人是否具備“生活在邪靈影響的環境中”的能力。關於這樣的生活方式,耶穌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在混亂之下祂鎮定自若(路加福音8:22f),在誣陷之下祂有憐憫(約翰福音8:1f),在魔鬼的攻擊下祂行出權柄(路加福音4:31f)。 

生活在消極環境中的我們,如果稍微不注意時,就容易被魔鬼拖下水。在遇到惡劣的待遇時,最好的武器和見證是行出與負面的態度完全相反的榜樣,如在貪婪的社會中樂善好施、熱情待客、人驕傲時我要謙卑、在四處充滿恐懼的環境下,活出上帝的平安、人人自危時傳遞信心。但只有認識我們的主,才能反應出神在我們身上這樣美好的見證。 

語言與友誼對於處在跨文化環境中服侍上帝的工人來說,做好宣教工作最重要的前提,是語言技能和適應該國文化的能力。語言的學習是我們與當地人交心的管道,讓我們能建立友誼,而友誼是分享福音的重要基石。另一方面,我們若竭力表現出對當地語言的興趣將大有裨益。我自已就經歷到,當我能夠傾聽並了解當地婦女的愁煩時,她們是多麼興奮的回應。就這樣,我們之間建立起信任,這對在戰爭衝突中生活的婦女們是多麼的難得啊!同時我們也有機會與這些原本信奉伊斯蘭教的虔誠信徒一起奉耶穌的聖名禱告,求上帝除去我們生活中的疾病和煩愁,從而將她們引領到至高的醫治者和和平之君面前來。 

隨著我們尋求與當地人接觸,可能會出現難以察覺的危險。因為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將他們痛苦的生活與我們所享有的祝福做比較,所以我們可能產生罪惡感,沒有必要的否定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例如,有一名已有兩個孩子的母親和我分享,她生活在這飽受戰亂的國家裡,她的喜樂越來越少。她看到鄰居總是為一大堆孩子的溫飽掙扎,並時常向她求助,而她盡力地幫助他們。可是,這一切影響了她自己小家庭的快樂。她開始懷疑,在周圍貧苦飢餓的人面前,自己家人是否有吃飽喝足的權利。聽了她的訴說,我就開始與她談起上帝造物的完美計劃,以及上帝讓我們經驗和平與安康而非戰爭與貧窮的美意。我還和她討論了關於受苦和屬靈爭戰的一些基本問題,這對她很有幫助。如果撒旦藉著邪惡使一個國家有機可趁,像是流無辜生命的血,可能造成的結果乃是貧困和飢荒。我們的敵人總是竭力用災難來取代上帝的祝福,所以我們必須抵制罪惡和控告的邪靈,不讓撒旦掠奪我們的平安與力量,使我們無法面對周遭苦難和貧困的挑戰。如果我們忽視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允許自己貧窮、生病和軟弱,那麼我們就無法為上帝的國度做工了。 

當地的文化與宗教伊斯蘭地區的文化和宗教盤根錯節,彼此交織在一起。深入地了解一些文化習俗和信仰,能夠讓我們免去許多尷尬的情形發生,也能幫助我們“愛惜光陰”,充分把握機會(以弗所書5:16)。 

在當地婦女懷孕期間,我和她們交朋友;與她們在一起度過產期和產後的時間,使我有了許多機會和她們分享上帝的愛與憐憫。然而,穆斯林極其迷信且害怕“邪惡之眼”,尤其是懷孕產期的婦女。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要言行謹慎。比如,我有一次拜訪一個非常有伊斯蘭教背景的朋友,她那時剛生了第二個小孩。我在恭喜她之後,就仔細地端詳可愛的小寶寶,還想把她抱起來。結果我的朋友和房裡其她的婦人非常生氣。一個拉長了臉的婦人隨即進屋,用一支刺鼻的熏香在孩子周圍舞來舞去,很明顯地,她的意思是要我離開。他們認為,小孩要得到潔淨和保護,從而免遭邪惡之眼所害;而我這個她們視為的外邦人,卻因為我的行為會招惹來“邪惡之眼”。 (譯者註:按照伊斯蘭社會的習慣,客人應該說一些貶低小孩的話,例如說這個小孩是醜八怪,這樣,“邪惡之眼”就沒有興趣來傷害小孩。這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給小孩起難聽的名字是非常相似的文化)。可見,了解文化的差異是最起碼的事情。網上雜誌《收割的女性》中有這樣簡明扼要的總結:“對文化差異敏感,就是理解人們的行為,而且採納他們的生活方式。對文化差異敏感,就是為福音的緣故走出那個界定我們國別身份的圍城,而擁抱另一片土地上尚未認識基督的人。”(譯者註:是擁抱人民,而不是擁抱異教信仰和文化風俗中的邪惡成分)。 

上帝賦予的權柄面對國外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我們很容易感到不知所措、害怕恐懼–無處不在的灰塵泥漿、噪音、擁擠的街道、男權統治、貧窮、疾病、武器、暴力和種種痛苦。社會上充斥著不公正,無法無天的事觸目驚心,這讓我們覺得無能、壓抑、甚至使我們變得粗暴。這些感覺追逐著我們,壓仰著我們,我們感覺自己好像草叢中無助的螞蚱,靈命大大受挫。耶穌也曾經生活在類似的環境中,但祂按著天父所賜的權柄以德報怨。這樣至高無上的呼召也臨到了我們。我們也有來自天父賦予的能力和權柄保護著我們,也使我們可以醫治拯救他人(路加福音10:19;以弗所書3:14-21)。 

一名穆斯林婦人有一次帶她五歲大的女兒來找我,小女孩好幾星期以來到了晚上都喘不過氣。好多醫生仔細地為她做了檢查,又給她灌了各種各樣的抗生素和止痛藥,結果都毫無改善。這個婦人向我講述了她的一生,她懷孕的經歷以及小女孩的童年生活。當她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先生在等公車的時候被導彈炸死。於是,她喪失了一切希望,還想要墮胎,不過被她母親阻止了下來。孩子出世以後,大家並沒有不接受她,都很疼愛她。 

要讓她相信是魔鬼的詭計並不難,因為穆斯林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對這種觀念是非常清楚的,但是,要讓她明白撒旦能夠在孩子出生就會傷害小孩的生命,確實是花了不少的時間才做到。她經過一陣猶豫,又再三強調她的穆斯林信仰後,終於同意我以耶穌的名義為小女孩禱告。於是,我求神捆綁這些邪惡的靈。這些邪靈讓小女孩在娘胎中就遭受死亡和恐懼的威脅,現在又常常讓小女孩夜裡感到窒息,於是,我們一同禱告求上帝醫治她的創傷,求上帝進入她的生命。從那以後,小女孩再也沒有遭受過此類的攻擊。 

耶穌來,是讓被捆綁的得自由。這不是只是讓我們自我安慰的陳詞濫調而已。耶穌希望我們靠著信心和祂的權柄來脫離捆綁。我們可以從那些幫助過受魔鬼捆綁者的同工們身上學習,我們也可以禱告,祈求獲得更大的勇氣和恩膏來行出上帝的旨意。我們在事工之前,要為自己和所愛的人得上帝的保護而禱告。我們在得勝之後,還要繼續禱告以免敵人藉機捲土重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拜訪或接待有其它信仰的人,也可以告訴他們一偉大的真理–耶穌基督使被擄的得釋放。在我們的生活和家庭裡,除了聖靈別無掌權者。 

如何組建團隊 

“小組的精髓就在於,所有成員朝著彼此認同的小組目標方向全力以赴,” (作者Jones,1995出版,18頁)。方針明確了,目標清楚了,海外事工就有了方向和動力。然而,這些具體的方針和目標,並不會減緩和來自不同文化、不同派別的基督徒一起生活和同工的挑戰。正如我們常常聽說的描述,“在異國所體會的文化震撼,如果與在國際基督徒團體中,共事所面臨的挑戰比起來,簡直是小菜一碟。”哪怕在全是同族同胞的小組中也是如此!就我所經歷的而言,我認為造成這種人際不和主要有三個原因: 

有所期待我們要做好準備迎接不同的新文化。然而,我們常常沒想到的是,自己需要去適應同工。於是,發覺自己看不慣同工們生活及事工的方式,即使不發火,也會感到驚詫。但是,我們需要發展與同工的關係,而關係的建立要求彼此的禮待和容忍。如果在宣教出發前,就對小組成員進行跨文化意識的訓練,並且在宣教期間學習怎樣建立團隊的功課,這類摩擦就可能得到減緩。 

過去的經歷“不管你是否意識到,團隊的生活將激起個人的家庭背景的種種聯想,造成危害”(作者O’Donnell,1992出版,188頁)。過去沒有解決的創傷經歷(參看前面第二部分),可能會讓我們將對過去生活中某人的不滿,轉移到現在與此人某方面相似的同工身上。這可能會對我們在建立人際關係,善待與自已有不同思想和行為的人,等等方面,造成極大的危害,還會導致令人不快的衝突。 

分裂不和撒旦是任何基督事工的主要敵人。撒旦以任何可能的方式來防衛他的領域,阻止在那些黑暗中的人聽見福音。那麼還有什麼方法比撒下分裂的種子更容易讓主的使者繳械投降呢?因為分裂將破壞宣教士的見證,讓見證無效。於是,撒旦尋求一切機會,利用驕傲、衝突、謊言、文化衝突、對同工和帶領人的不滿,等等的方式造成分裂。撒旦還利用大家對敬拜形式和福音策略的不同意見,悄悄在團隊中播下分裂的種子。不幸的是,我們出於人性的弱點,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落入撒旦欺騙的圈套。

我們常常忘記,與我們爭戰的敵人不是人,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穆斯林,而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以弗所書6:12)。未信主的人觀察著我們,他們想知道我們所談論的新生命究竟有多真實,有多強大。所以我們必須謹記在心,主耶穌親自敦促我們要彼此合一和相愛,只有這樣,世人才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約翰福音13:35;17:23)。 

團隊同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彼此關懷和照顧,以預防並抵擋撒旦的攻擊。那些具有傾聽、憐憫、款待恩賜的成員,在團隊裡擔任重要的事工角色。集體合一的敬拜和禱告,也是預防性關懷的重要部分,所有人都能參與。這些都是對抗摩擦、沮喪和文化震撼的有力武器。憑藉這些方法,我們就能正確認識主和周圍所發生的事情。我們同心合一的禱告使我們能專注於天國,而非個人的問題。這樣的禱告能釋放出獨特的馨香,流淌出新的力量和團結,提供新的方向和裝備。 

我所參與的團隊小組以一小時的敬拜禱告,來開始每天的工作。我們一起禱告、音樂的敬拜、簡短的靈修默想、還有充足的時間為我們的同工、計劃、當地的朋友、小組、個人的問題以及世界時事代禱。這樣的敬拜,幫助我們始終著眼於我們的目標上,讓我們能夠彼此更加了解。我們也為緊急的需求禱告,這樣就為那些承受疲憊、疾病、文化或家庭問題困擾的兄弟姊妹形成了禱告的盾牌。這種禱告敬拜的方式,成為有利於小組團結的有效工具,讓成員之間能夠預防免遭敵人的攻擊,也提供同工實際地相互關懷的方式。 

團隊小組當中,還必須專門為女同工們代禱。在穆斯林世界,女性和男性相比,更加可能成為被隔離、孤獨、受辱罵和靈裡沉重的犧牲品。耶穌是教會的頭,丈夫是妻子的頭(以弗所書5:23),同樣,團隊中的男性有責任成為女性(不論結婚與否)的盾牌。有時候男同工們象徵性地圍繞著女同工身邊,形成一個圓圈,用禱告和祝福來保護她們。其它時候,倘若有女同工遭受言語或行為上的性騷擾,只要她願意,我就會和她分享討論,並祈求上帝的潔淨和釋放得自由,必免苦毒的根就此種下。 

單身女性因為沒有可以分享喜怒哀樂的伴侶,所以特別需要團隊的支持。如果幾個單身的人能夠住在一起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她們更需要有一個家庭,特別是在如此重視家庭的穆斯林文化中。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這種團隊支持的重要性。當時,我們的單身教師們正在一個國際學校中面臨困境。因為幾次學生受傷,家長抱怨連連,於是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係變得很緊張。有一天晚上,我們的小組有幾個同工們就去教學大樓的每一間教室進行敬拜,說出每一個孩子和教師的名字為他們禱告,並且求上帝捆綁任何不是源於聖潔的力量。接下來,學校氣氛大為改觀,大家紛紛由衷稱讚。學校上下蕩漾著喜樂歡快的氣氛。團隊事工有巨大的潛力,但不幸的是,我們常常沒有將這樣的潛力發揮出來。當我們不知道團隊之間為何關係緊繃的原因時,我們傾向於將精力投身於錯誤的地方,從而錯過了上帝為我們的團隊和團隊事工所預備的祝福。 

新的角色、身份和新生活方式 

穆斯林世界裡,是以人和事件為重,而不是時間和工作。人們一有空就相互串門子,他們也非常熱情好客。就算窮人也會傾其所有甚至不惜負債來款待客人。事情自然而然就會發生–而不是按照一個事先計劃好的時間表來進行。所以,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就要有極大的調整。我當時花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努力學習如何接受這種文化下的生活習慣。因為往往一天結束後,我所計劃當天應該做的事情一件也沒有完成,相反的我倒是端了不少杯咖啡,招待了好些個乞丐,拿藥給病人,傾聽了許多人痛苦的人生歷煉,也為那些對生命沒有盼望的人禱告。因此,我發現自己需要調整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來適應我所服事的國家,只有這樣我才能成長,擁抱新的角色和身份。 

儘管男性在國外事工時通常能夠繼續自己的本行,但女性則不然,所以她們對自我的重視及價值感會受到影響。女性不管結婚與否,生子與否,都需要適應新的挑戰和新的壓力,調整新的期望。孤單和隔離的感覺往往是由受到壓仰控制的生活方式所造成的。我們需要勇氣和力量走出庇護我們的家,我們需要勇氣和力量克服語言的障礙,我們也需要勇氣和力量除去心中的膽怯。 

所有女同工們面臨的普遍問題之一,就是缺乏體能的鍛練。鍛練身體很重要,不僅讓我們身體好,也能幫我們保持心理健康。但是,當地的文化和城裡的污染都限制了戶外的活動,哪怕是散步也不方便。因此,我們要花心思找到可以休息和運動的方法,比如在家跳健美操。其它的運動的選擇可能很有限,比如網球或游泳,附近就有間國際酒店有提供此設備。 

帶小孩的母親更是受到限制要待在家中;然而,小孩可能是和鄰居打交道的最佳橋樑。一方面,穆斯林文化對小孩寵愛有加;另一方面,孩子們通常較容易適應新的環境和語言。家長最擔憂的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上學的問題。如果附近的學校不行,就只能在家唸書或者去寄宿學校。分離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很艱難的,需要來自當地和本國的各種支持及幫助。 

在兩性被分開、保持拒離和不允許公開親密行為的文化中,夫妻雙方要懂得如何維持健康和親密的關係。因此有一個溫馨的家,讓雙方可以感到有安全感,能夠完全地享受隱私不受打擾的生活,也能安排固定的時間,遠離客人和工作,享受浪漫的二人世界,是相當重要的。 

有這樣的一個傾向,就是某些男宣教士會不自覺地開始認同穆斯林文化的男權觀點,表現出較大男人主義的行為,比如走在妻子前面、越來越少幫忙家事或照顧小孩、而且幾乎只和男性為伍。這種行為特別是對妻子來說會是相當難以容忍的,一旦有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在引起衝突之前,必須提醒男人們並請他們重視這樣情形的發生。 

單身女性更能感受穆斯林文化的壓抑。此外,她們要面臨的壓力還包括當地朋友出自好意的對其單身提出的種種問題,這會讓她們感到自己不完整。 (結了婚沒小孩的女人也免不了被反复盤問。)另外一方面來說,如果單身的女性清楚自己的呼召,也很有韌性,她們的事工會是很有成效的,因為她們很獨立,能更加享受和當地家庭分享她們生命的自由。因為受到文化的限制,談戀愛也可能會異常艱難。所以,已婚的同工們需要將家門敞開,讓戀愛的雙方來家裡約會,這樣就不至於讓他們名譽受損。 

對於出門工作的女性,所面臨的困難可能不是孤單,反而是文化、官僚主義和腐敗讓她們受到諸多限制和挫折。比如,醫生和護士在給當地的新生兒治病的過程中,經常發現母親給新生兒的眼瞼上抹炭灰。很難勸這些母親停止這種迷信的做法,因為她們相信這個傳統能保護孩子不受“邪惡之眼”的侵害。要勸家長在孩子拉肚子時給她喝大量的水,而不是吃一堆抗生素也是很困難的。也可能遇到辦公室的工作出問題,因為經理不打招呼就回去處理家事了。 

如何適應過渡期 

在事工的新場所,我們會面臨許多文化的差異–工作中的角色、任務和社會關係都有所改變。這些改變會引發我們不同反應和感受的循環,有可能危害自我的認同和安全感。 Adams, Hayes,和Hopsen(1997)提出的轉變曲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這一點。該曲線分為兩個階段,在消極反應階段我們哀傷過去,在積極反應階段我們開創未來。我將這個圖加以調整,應用在宣教士於國外事工時所面臨的情況中,見下圖。 

圖1:轉變曲線

 

 

如圖所示:起初,我們對一切新的挑戰都倍感興奮,會經歷一段陶醉的時間(遊客的經歷)。然後我們進入下一階段感受到文化的震撼,這時轉變才真正開始。走出已知,進入未知,意味著我們離開家、家人、朋友和工作,來到新的國家、新的文化和新的職責之中。隨著我們掙扎於語言習慣、服裝風俗、沒有家人和朋友陪伴的寂寞孤獨、應付新文化中的負面的層面時,在這樣的困境中,文化震撼可能將我們擊倒在地,無法動彈。這樣我們的信心可能動搖,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在這個被動反應的階段,我們先震撼(1)後封閉排斥(2),這時我們將變化減到最小,作一種暫時的退縮。下一步就是感到挫敗,失去控制(3),我們對一切都質疑,感到無助和憤怒,直到我們跌到谷底時,才開始放下包袱接受現實(4)這個步驟需要將我們所放下的一切做到真正的放手的過程。處於被動反應階段的人,受到生理和周遭環境狀況的強烈衝擊影響;這時候他們常常是跟著感覺走。 

接下來,開始進入主動(積極)反應的漫長適應期。這個階段,我們開始更多地參與嘗試新事物(5):語言進步、建立友誼、安定下來、減少與國內親人的聯繫。在下一步裡,我們開始對變化形成清楚的概念,對變化進行反思並做出評價(6)。最後,我們將這些改變進行內部消化和吸收,能夠更自在地接受變化的過程。於是,又回到穩定點(7)。在這個穩定過程中,我們更加主動,恢復我們以價值觀念來回應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凡事憑著感覺。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關於一位有小孩的母親。當時,這位母親不僅遠離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她的孩子也必須離開他們的朋友,所以,她首要的事情就是給孩子們重新找到朋友。這些許多新的挑戰,像是學習新的語言、適應全新的食物和氣候、疾病困擾以及建立新的友情,其實是會使她無法承受而且無法動彈的:倘若沒有受到別人的幫助,她會退而封閉自己在家中,並且壓抑自己的怒氣和挫敗感的情緒。此時,任何事情都顯得充滿威脅,無法承受、無法克服。但是,在她好好思考當時的情況之後,加上閱讀朋友寄來鼓勵的書信,當地的同工們也紛紛給予支持,經過一段時期的適應及習慣之後,情況就開始有所好轉。慢慢地,她可以使用當地的語言、了解當地文化的正面之處、交了新的朋友、也能投身在家門之外及屬靈戰場中的責任。一旦她能夠主動參與並把這個新的地方稱為“家”,她就在適應的過程中邁出了一大步。然而不幸的是,有些同工提早放棄而返家,沒有能夠繼續堅持下去,走出黑暗的山谷開始紮根,經歷突破的獎勵。 

由於個人的獨特性和復雜性,我們很難乾脆而平穩地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不過,我們經歷的事並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解這一點可以幫我們更好地適應變化,這中間適應的過程可能需要一年或者更長時間。需要強調的是,任何的改變當中都蘊藏著成長的機會。我們若擁抱挑戰並視其為機會,就能得剛強而不被擊敗。 

結語 

將上帝的福音帶給穆斯林國家的女性,女宣教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這樣一個福音大使的身份,意味著艱難的挑戰,需要我們精心準備並隨時謹慎。只要我們願意時時省察自身、完全誠實、反省自己的動機、接受與宣教有關的當地文化(如伊斯蘭文化)以及屬靈爭戰方面的訓練;出國之前進行所有必要的心理輔導,這場戰鬥就贏了一半。要想在充滿挑戰的宣教事工中有效並長久地持續下去,我們需要家人、朋友和同工們完全的支持,需要個人對屬靈成熟的渴望,需要團隊成員的同心和願意服侍的熱心,需要對特殊的文化和屬靈狀況的儆醒,以及需要完全委身於上帝的權柄和愛之下。經歷轉變並不容易,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轉變更加認識自己屬靈的身份並在靈裡成長。明白這一點,將有助於讓海外的宣教事工成為充滿祝福的經歷,並為主耶穌做出更美好的見證。 

默想與討論 

1.      在穆斯林世界中,宣教女同工們最大的壓力來源於那些方面?你自身的經歷和她們的經歷如何的相聯?

2.      怎樣使團隊成員同心協力幫助同工從情感舊傷中全面康復?女性為什麼需要特別的“掩護”和支持?

3.      宣教差派機構可以更好地裝備並照顧在穆斯林環境下的女同工。請問這樣的機構應該如何去做?請列出至少三條具體建議。

4.      你在生命中是怎樣走出過去的陰影?你怎樣在繼續困擾你的方面獲得幫助?

5.   在你的事工中,如何憑靠基督的權柄來對抗屬靈的爭戰?請談談你的經歷。 

參考書目[略] 

推薦深入閱讀書目[略]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Doing Member Care Well (2002). Used by permission of William Carey Library Publishers. The book is available for purchase through: https://missionbooks.org /products/detail/doing-member-care-well

[1]原作者引用的英文出自《可蘭聖訓》皮克貨譯本,1988年版,譯者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