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約伯看傷逝的心路歷程

從約伯看傷逝的心路歷程

人會因死亡奪去摯愛的親友而哀傷,是因與逝者之間有愛的關係,或逝者對其生命有重要的影響。許多時候,因信仰或文化的束縛限制,我們輕看失落者需要一個建設性的哀傷歷程。或是失落者因對哀傷歷程的認知有誤而自我設限,失去面對轉化的機會。

本文將從約伯失落的經歷來看傷逝的過程,學習表達哀傷的情緒,經歷傷逝的轉化,來重建人生的意義。看見約伯這樣在人在神眼中的義人尚且需要經過一個建設性的歷程,更何況平凡的你我,在失落中多麼需要被允許有空間及時間走過一段建設性的歷程。一個失落者若能在神的恩典及聖靈帶領下有建設性傷逝的過程,就能帶來美好的轉化,重新出發,迎向新的生命。

建設性的傷逝過程

約伯是一個尊貴、正直的人,家族龐大而家產豐富。約伯記這卷書超越了傳統觀念上以為罪是受苦的唯一理由,指出義人也無法免除受苦。此書開卷就指出神和撒旦的屬靈國度是人無法看到或測度的,約伯從不知情,他的苦難來自撒旦的攻擊,而神又允許這些事發生,神從始至終都在掌握這受苦的過程和奧秘。 此書並未處理「為何壞事發生在好人身上?」這樣的問題,卻很清楚地處理義人如何受苦、如何面對失落和哀傷、如何從失落和哀傷中被轉化。

在第一次試煉中,約伯一天之內失去他所擁有的財產和子女,包括七千隻羊、三千匹駱駝、五百對牛、五百頭母驢,並許多僕婢。在一次的風暴中又失去他所有的兒女,共七男三女。

當約伯失去所有時,他並沒有畏縮,還是敬拜神。撒但第二次挑戰神說,若約伯受到身體的攻擊,他一定會咒詛神。神允許撒但用牠的方式來對待約伯,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不得傷約伯的性命。於是撒但使約伯全身感染痛苦和可怕的膿瘡(伯 2:7-8; 7:5; 30:30)。起初約伯還能保住他的誠信,但是當妻子在絕望中叫他咒詛神然後死了算了,他終於支撐不住,完全破碎了!也許這是約伯哀傷的方式;但至始到終他都拒絕用嘴唇來得罪神(伯 2:1-10)。

後來約伯的三個朋友(以利法、比勒達和瑣法) 來探望他,看到他的景況十分驚駭,決定七天七夜與他作伴而不作聲(伯 2:11-13)。這是很不容易的事,約伯的朋友其實對他受苦是有想法的,但卻願意與哀傷者一同靜默。

約伯在短期內經驗到多重失落。他的主要失落是他所愛的子女、產業和健康,次要的失落是社會地位,從備受尊重到蒙受羞辱,從最富有到最貧窮,降為無用的人。原有愛與幸福的關係——夫妻、親子、朋友和社團關係,都一一粉碎了。

約伯描述他原有的生活(伯29章)與失去後的生活(伯30章),是一幅對比強烈的圖畫。現在妻子不能瞭解他對神的信心,朋友不能瞭解他的苦楚。他失去身份和人生方向,他咒詛他的生命(伯3: 1-26)。他最大的痛苦是感到失去與神相連的關係,他不了解神在他生命中的作為。約伯在神面前傾瀉他哀傷的情緒,其過程不是直線的,卻好像是螺旋式不斷盤旋。約伯的情緒在整卷書好像是上上下下、來來去去的,他的哀傷情緒可分為震驚、痛苦和接受三個階段。

震驚階段

約伯藉著七天七夜的靜默,並坐在爐灰中刮他的膿瘡來表明他的震驚,無法相信這失落的事實,他的心思是完全的麻木(伯2:13)。看到一個富有和受尊重的人,遇到如此不堪的境遇,這是一個多麼難過和可憐的圖畫。 

七天七夜的靜默和麻木後,約伯開始說話和表達他的挫折和掙扎,失去方向感的痛苦浮出了水面。他開始回應他朋友的控告,感到絕望而渴望死去。他也多次問為何義人受苦仍要活著(伯2-3章),他質問苦難的核心問題。 縱然是如此痛苦,他的傾訴卻成為他的信心和生命的轉捩點。

面對階段

七天後,約伯開始面對現實,這也是他痛苦真正的開始[指特別的痛苦?],以下是這階段的一些現象: 

  • 怒氣

約伯在失落後經歷到內在的困惑、孤單和沮喪。他三位親愛的朋友那些無知和不合宜的評論使他痛上加痛。他很憤怒,並且咒詛自己的生日。事實上,一個人在極度的痛苦中,無法容忍的憤怒和怨恨是很正常的哀傷表現。「約伯終於打破緘默,開口詛咒自己的生日。上帝啊,願你詛咒我出生的那一天;願你詛咒我成為胎兒的那一夜。上帝啊,願你使那一天變成昏暗。願你不再記念那一日,不再讓光照耀它。」(伯 3:1-10)

約伯在他的怒氣中提出許多「為什麼」的問題。他對自己的存在、生與死、痛苦和神的工作提出質問。 「為什麼[需要統一用字,豐榮一般是用「什麼」而非「甚麼」。]我不胎死母腹?或一出母胎便斷了氣?為什麼母親把我抱在膝上?為什麼她用奶哺養我?……為什麼讓悲愁的人繼續生存?為什麼讓憂傷的人仍然看見光明?」 (伯 3:11-23)他無法瞭解為何仍然活著,義人為何受苦(伯 2:11-23)。約伯向神而非向他的朋友傾倒許多的苦毒和挫折感(伯8:2)。因痛苦而怪罪於神是比較容易的,向神發出怒氣和與懷疑鬥爭可能是好的。無論如何,只有神能夠對人的痛苦提供最終的答案。

  • 懼怕

約伯的恐懼感如波濤洶湧,他離不開歎息和呻吟,好像離不開食物和水一樣。「我以歎息代替食物;我呻吟哀號像水流不止。我所害怕的事一一出現;我所恐懼的事偏偏臨到。我沒有平安,得不到安息;我的煩惱沒有止境。」(伯 3:24-26 )。約伯無法安息,因為恐懼不斷地襲擊他的心,使他驚駭。這恐懼好像夢魘干擾他的睡眠並使他的骨頭發抖。「當我酣睡的時候,像惡夢一般困擾我。我恐懼戰慄;我全身發抖。」(伯4:13-14)。

用現今的話說,約伯可能在半夜受到焦慮攻擊。縱使他已失去家人和一切所有,他仍然會害怕再有悲劇發生,可能會有極度的恐懼害怕再失去。也許他最大的懼怕就是失去與神的相連。他曾承受神許多的祝福,沒有神的同在,這些祝福都會一樣一樣失去;那種無助和無力感引起了內心的恐慌,使他無法安眠。

  • 討價還價

約伯與神討價還價,求神憐憫他,他真不想活下去了。他的朋友要他認罪,以為這樣就能幫助他,但他與他們力爭雄辯自己的無辜。他甚至控告神:「鑒察人的主啊,難道我的罪傷害了你?為什麼把我當箭靶子射擊?我對你竟是那麼大的負荷嗎?」(伯7:20)這對約伯來說太痛苦了。他願意與他的朋友及神和解,他懇求他的朋友「請你們轉意,不要不公;請再轉意,我的事有理。」(伯6:29)

他求問神「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過是一口氣;我的眼睛必不再見福樂。」(伯7:7)然而他又為他的公義辯護:「 難道我不跟遭難的人一同哭泣?難道我不為窮困的人憂愁?」(伯 30:25 )約伯就是這樣與自己、與朋友與神討價還價。

  • 沮喪

約伯很沮喪,他失去興趣和喜樂,失去神的同在,失去對將來的希望。「現在我離死不遠;痛苦仍緊緊地抓住我。夜間我全身骨頭酸痛,劇痛不斷地咬著我。上帝束緊了我的領口,又扭捲了我的衣服。他把我摔在污泥中;我跟灰塵泥土沒有差別。上帝啊,我向你呼求,你不應;我向你禱告,你也不理。你對我變心,待我殘忍;你用大能的手逼迫我。」(伯30:16-21)

約伯是一個如此尊貴和敬虔的人。然而,在哀傷中,他顯明了怒氣、恐懼、討價還價和沮喪的行為。真的,連一個神眼中的義人都有這些很人性的情緒和行為。

接受階段

約伯用八分之七的篇幅(一章到三十七章)很清楚地向神表達哀傷的情緒及尋求生死的意義,最後,他之所以能接受失落和哀傷的現實,是因神從旋風中開始同約伯說話(三十八章到四十二章)。在前面三十七章,約伯不斷向神發問及祈求神的回答,「我在這裡,這是我的處境,現在請回答我。」神不但沒有很快回應他,而且沒有作任何解釋,反而用了至少五十個問題向約伯顯明祂是獨行其事、大能的神。神一說話,約伯就卑微地俯伏在神的主權和全能之下,雖然處境尚未改變,他也不知神會在後來賜下雙倍的祝福。這個轉捩點來自他與神真的相遇了(註),而這相遇也使約伯在四十二章可以說: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是不能攔阻的。這以無知無識的言語使神的旨意模糊不清的是誰呢?所以我說了我所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曉得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要問你,你要告訴我。我從前只是風聞有你,但現在親眼看見你。因此我厭惡自己,在塵土和灰燼中懊悔。」(伯42:1-6)

約伯與神相遇了,他看見神的尊榮和全能,也看見自己在神面前的渺小和卑微,甚至到一種厭惡自己的地步。因著他不斷地向神哀求,說出心中的哀傷痛苦,當神向他顯現說話,他就接受自己失落的事實,開始走出哀傷。他不但不再問為什麼,而且能重新歸位。神是創造主,他是受造的。風聞有神與親眼見神是完全不同的,風聞是聽來的、間接的,但是親眼見神是他真實地經歷神的作為。 

註: 焦源濂著, 《爐灰中的懊悔》, 校園出版社,台北,1980,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