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

在宣教禾場上交朋友與維持人際關係十分困難。你開始懷疑你是否有問題。為什麼人際關係這麼困難? 人際關係與大使命究竟有什麼關係? 我們如何交朋友? 若是一些友誼沒建成呢? 讓我們來仔細思索這些問題。

人際關係與大使命有什麼關係?

人際關係是大使命的核心。耶穌的大使命要我們去使萬人做祂的門徒。若人要成為門徒,他們要認識到你是門徒-並且想要變得跟你一樣。耶穌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五節)。在前一節,祂以新命令稱呼”彼此相愛”,但其實是一條更新的命令。這命令最早出現在利未記,而耶穌在被問到大使命時引用了這條誡命。祂說愛主─你的 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

大使命當然包括講道與教導人們去愛神。然而,這可能比第二條-彼此相愛的誡命容易達成。當人們看到跨文化工人的友誼時,他們是否說:看他們如此相愛。若不是,或許你的友誼有進步的空間,所以你可以更好的執行使人做門徒的大使命。若人們無法認出你是門徒並且想要跟你一樣,你的宣教或許果效不大。

為什麼跨文化工人的友誼這麼困難?

交朋友與維持情誼對多數的人來說是困難的。人們在許多方面是不同的,有人可能覺得受到了威脅,或者讓刻板印象阻擋他們建立親密的友誼。有些人是早起的鳥兒,有些則是夜貓子。有些人動作快並且早早做完所有的事,有些人則是最後一秒才完成。人們有不同的人格特質,如些人外向而有些人則內向。有些人成熟,有些人幼稚。除了這些一般因素外,其他更特定的特質使跨文化工人更難以建立與維持親密的友誼。

  • 時間。在你的”家鄉”的每個人都十分忙碌,但是在宣教禾場時有更多事情使你忙碌。如採買與準備食物、繳帳單與修理物品等日常生活的煩擾花費更多的時間。你需要與支持你的人維持關係。
  • 機動性。在”家鄉”人們搬遷,但跨文化工人的生活則是每五年搬遷兩次-四年的時間在宣教禾場,一年在家。在家,代表團隊讓你在道路上。在宣教禾場上,你常常搬遷,即便是在任期內。
  • 期望。雖然說在”家鄉”的人令你失望,其他的跨文化工人或許更時常這樣認為,因為你對他們期望更高。他們需要知道你的需求並達到你的需要。他們的愛在哪?

我們有個很好的例子,在十二位到巴勒斯坦宣教的門徒中。耶穌是宣教禾場的領袖。門徒受到呼召,經過篩選,離開過去的職場,經歷說明會並且兩兩成行。他們受到裝備並且服事將近三年。你肯定會期望他們有不錯的成果。

讓我們從馬可福音第九章接著看下去。門徒彼此爭論誰為大。耶穌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佣人」。在馬可福音第十章他們碰到一位不願放棄家產的有錢少年人。當彼得指出門徒撇下房子與家人來巡迴旅行並且傳揚福音時,耶穌同意並且再次提起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即便在兩個明確的教導後,在他們行路前往耶路撒冷時,雅各與約翰(或他們的母親)祈求在神國裡做第一。當其他的人聽到這話時,就惱怒雅各與約翰-這兩人更應該知道的!然而,不是責罵他們,耶穌叫門徒前來並且重申教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

我們如何建立這樣的關係?

活著所以人們可以藉由我們的彼此相愛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這不易達成卻可行。當然,你無法與每個人成為親密的朋友,所以當你選擇好你想要結交這樣的關係的人們時,嘗試用下列的方式來建立友誼。

  • 時間。友情是需要時間的。您的回應可能是你根本沒有時間,你必須優先考慮你的日程安排。如果你相信讓他人知道你是祂的門徒是很重要的,你或許會需要重新調整你的優先順序。每週分配來發展宣教關係的時間會使你更加有效率,較不易放棄宣教事工,更容易喜樂,並且較不容易生病。
  • 肯定。美好的讚美可以使人快活好幾週。然而,我們大多數都是數個月沒有給予或得到美好的讚美。你上一次給予一個堅定的讚美來建立並加強人際關係是什麼時候? 
  • 信賴。在受肯定的氣氛中相處可能很快的帶來信賴的建立。當時間的增長,信賴也跟著增加,但你必須十分小心絕不要背叛信任。信賴需要數個月或數年的時間來建立,但只需要數秒的時間來破壞。
  • 交通。有些人從未真的友人給予完全的專注與真心的聆聽。有時我們聽人們所說的話,卻不是他們的心。
  • 弱點。當信賴的人關心且留心聆聽時,我們會敞開心房,而變得更脆弱、彼此之間更誠實而不是有”防禦”。

我們需要一群支持的朋友。個人主義的西方文化的人們常常認為他們的宣教只需要”耶穌與我”,但他們患有”天使症候群”,認為他們與一般人的需求不同,只因為他們被呼召來服事主。

那派系呢?

在宣教禾場上組成特定團體排擠他人不是很危險嗎? 當然有其危險之處,但你可以預防不使危險發生。例如,同意不會一同花時間在教會或宣教禾場活動上。建立一個觀念,每當你邀請他人到你家時同時有一個你小組的朋友。

若這個方法不可行呢?

對於某些人這確實會發生。每次友誼建立並不會都達到預期的關係。若不行,在別的地方再試試看。除了在那些十分偏遠的地方,今日大多數的宣教事工都跟其他差會的跨文化工人相距不遠,而這是一個好的選擇,甚至是個好的開始。若是你的朋友都來自同一個差會,你或許正在讓你自己倦怠因為你們漸漸的增加宣教事工的討論而非建立關係。

去做!

如同大多數的情況,我們知道我們該做的,我們只是沒去做。在路加福音第十章有一個律法師起問耶穌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問他律法上寫的是甚麼。那人回答說大誡命

包含”愛鄰舍如同自己”。

耶穌告訴他他是對的,”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然而,試圖證明他缺乏關係,那人問誰是他的鄰舍。耶穌說了一個有關撒馬利亞人幫助那個被兩名義人忽視的人故事 (一個跨文化的故事)。當耶穌問誰是那鄰舍,律法師正確的回答了。耶穌再一次的對他說去照樣行。

如同故事中的律法師,我們的問題常常不是找尋我們該如何做,而是實際去做我們認為是有益處的。在馬可福音第十二章一名文士對耶穌所提的大誡命提出評論,指出愛神並且”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 (第三十三節)。耶穌指出,這是一個明智的答案。那是,愛你的鄰舍可能比許多你所做的”專業宣教”更重要。

花許多的時間在宣教的”業務”上可能是人們避免建造與維持人際關係的辛勞的一種症狀–那人試圖用”忙碌”填補親密人際關係的需求。對抗壓力的最有效的塵世資源就是社交扶持–對於與他人分享感到自在,並且實際與正向且支持的人分享。

若更多的跨文化工人建立親密的友誼關係,他們會更喜樂、健康,並且較不需要跨文化工人照護。藉由跨文化工人彼此的愛,人們會認出他們是耶穌的門徒,並且願意成為門徒。

 

出處

原文作者:Ron Koteskey, Relationships

經許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