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约伯看伤逝的心路历程

从约伯看伤逝的心路历程

人会因死亡夺去挚爱的亲友而哀伤,是因与逝者之间有爱的关系,或逝者对其生命有重要的影响。许多时候,因信仰或文化的束缚限制,我们轻看失落者需要一个建设性的哀伤历程。或是失落者因对哀伤历程的认知有误而自我设限,失去面对转化的机会。

本文将从约伯失落的经历来看伤逝的过程,学习表达哀伤的情绪,经历伤逝的转化,来重建人生的意义。看见约伯这样在人在神眼中的义人尚且需要经过一个建设性的历程,更何况平凡的你我,在失落中多么需要被允许有空间及时间走过一段建设性的历程。一个失落者若能在神的恩典及圣灵带领下有建设性伤逝的过程,就能带来美好的转化,重新出发,迎向新的生命。

建设性的伤逝过程

约伯是一个尊贵、正直的人,家族庞大而家产丰富。约伯记这卷书超越了传统观念上以为罪是受苦的唯一理由,指出义人也无法免除受苦。此书开卷就指出神和撒旦的属灵国度是人无法看到或测度的,约伯从不知情,他的苦难来自撒旦的攻击,而神又允许这些事发生,神从始至终都在掌握这受苦的过程和奥秘。此书并未处理「为何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这样的问题,却很清楚地处理义人如何受苦、如何面对失落和哀伤、如何从失落和哀伤中被转化。

在第一次试炼中,约伯一天之内失去他所拥有的财产和子女,包括七千只羊、三千匹骆驼、五百对牛、五百头母驴,并许多仆婢。在一次的风暴中又失去他所有的儿女,共七男三女。

当约伯失去所有时,他并没有畏缩,还是敬拜神。撒但第二次挑战神说,若约伯受到身体的攻击,他一定会咒诅神。神允许撒但用它的方式来对待约伯,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不得伤约伯的性命。于是撒但使约伯全身感染痛苦和可怕的脓疮(伯2:7-8; 7:5; 30:30)。起初约伯还能保住他的诚信,但是当妻子在绝望中叫他咒诅神然后死了算了,他终于支撑不住,完全破碎了!也许这是约伯哀伤的方式;但至始到终他都拒绝用嘴唇来得罪神(伯2:1-10)。

后来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来探望他,看到他的景况十分惊骇,决定七天七夜与他作伴而不作声(伯2:11-13)。这是很不容易的事,约伯的朋友其实对他受苦是有想法的,但却愿意与哀伤者一同静默。

约伯在短期内经验到多重失落。他的主要失落是他所爱的子女、产业和健康,次要的失落是社会地位,从备受尊重到蒙受羞辱,从最富有到最贫穷,降为无用的人。原有爱与幸福的关系——夫妻、亲子、朋友和社团关系,都一一粉碎了。

约伯描述他原有的生活(伯29章)与失去后的生活(伯30章),是一幅对比强烈的图画。现在妻子不能了解他对神的信心,朋友不能了解他的苦楚。他失去身份和人生方向,他咒诅他的生命(伯3: 1-26)。他最大的痛苦是感到失去与神相连的关系,他不了解神在他生命中的作为。约伯在神面前倾泻他哀伤的情绪,其过程不是直线的,却好像是螺旋式不断盘旋。约伯的情绪在整卷书好像是上上下下、来来去去的,他的哀伤情绪可分为震惊、痛苦和接受三个阶段。

震惊阶段

约伯借着七天七夜的静默,并坐在炉灰中刮他的脓疮来表明他的震惊,无法相信这失落的事实,他的心思是完全的麻木(伯2:13)。看到一个富有和受尊重的人,遇到如此不堪的境遇,这是一个多么难过和可怜的图画。 

七天七夜的静默和麻木后,约伯开始说话和表达他的挫折和挣扎,失去方向感的痛苦浮出了水面。他开始回应他朋友的控告,感到绝望而渴望死去。他也多次问为何义人受苦仍要活着(伯2-3章),他质问苦难的核心问题。纵然是如此痛苦,他的倾诉却成为他的信心和生命的转捩点。

面对阶段

七天后,约伯开始面对现实,这也是他痛苦真正的开始[指特别的痛苦? ],以下是这阶段的一些现象: 

  • 怒气

约伯在失落后经历到内在的困惑、孤单和沮丧。他三位亲爱的朋友那些无知和不合宜的评论使他痛上加痛。他很愤怒,并且咒诅自己的生日。事实上,一个人在极度的痛苦中,无法容忍的愤怒和怨恨是很正常的哀伤表现。 「约伯终于打破缄默,开口诅咒自己的生日。上帝啊,愿你诅咒我出生的那一天;愿你诅咒我成为胎儿的那一夜。上帝啊,愿你使那一天变成昏暗。愿你不再记念那一日,不再让光照耀它。」(伯3:1-10)

约伯在他的怒气中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他对自己的存在、生与死、痛苦和神的工作提出质问。 「为什么[需要统一用字,丰荣一般是用「什么」而非「什么」。 ]我不胎死母腹?或一出母胎便断了气?为什么母亲把我抱在膝上?为什么她用奶哺养我? ……为什么让悲愁的人继续生存?为什么让忧伤的人仍然看见光明? 」 (伯3:11-23)他无法了解为何仍然活着,义人为何受苦(伯2:11-23)。约伯向神而非向他的朋友倾倒许多的苦毒和挫折感(伯8:2)。因痛苦而怪罪于神是比较容易的,向神发出怒气和与怀疑斗争可能是好的。无论如何,只有神能够对人的痛苦提供最终的答案。

  • 惧怕

约伯的恐惧感如波涛汹涌,他离不开叹息和呻吟,好像离不开食物和水一样。 「我以叹息代替食物;我呻吟哀号像水流不止。我所害怕的事一一出现;我所恐惧的事偏偏临到。我没有平安,得不到安息;我的烦恼没有止境。」(伯3 :24-26 )。约伯无法安息,因为恐惧不断地袭击他的心,使他惊骇。这恐惧好像梦魇干扰他的睡眠并使他的骨头发抖。 「当我酣睡的时候,像恶梦一般困扰我。我恐惧战栗;我全身发抖。」(伯4:13-14)。

用现今的话说,约伯可能在半夜受到焦虑攻击。纵使他已失去家人和一切所有,他仍然会害怕再有悲剧发生,可能会有极度的恐惧害怕再失去。也许他最大的惧怕就是失去与神的相连。他曾承受神许多的祝福,没有神的同在,这些祝福都会一样一样失去;那种无助和无力感引起了内心的恐慌,使他无法安眠。

  • 讨价还价

约伯与神讨价还价,求神怜悯他,他真不想活下去了。他的朋友要他认罪,以为这样就能帮助他,但他与他们力争雄辩自己的无辜。他甚至控告神:「鉴察人的主啊,难道我的罪伤害了你?为什么把我当箭靶子射击?我对你竟是那么大的负荷吗?」(伯7:20)这对约伯来说太痛苦了。他愿意与他的朋友及神和解,他恳求他的朋友「请你们转意,不要不公;请再转意,我的事有理。」(伯6:29)

他求问神「求你想念,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口气;我的眼睛必不再见福乐。」(伯7:7)然而他又为他的公义辩护:「难道我不跟遭难的人一同哭泣?难道我不为穷困的人忧愁?」(伯30:25 )约伯就是这样与自己、与朋友与神讨价还价。

  • 沮丧

约伯很沮丧,他失去兴趣和喜乐,失去神的同在,失去对将来的希望。 「现在我离死不远;痛苦仍紧紧地抓住我。夜间我全身骨头酸痛,剧痛不断地咬着我。上帝束紧了我的领口,又扭卷了我的衣服。他把我摔在污泥中;我跟灰尘泥土没有差别。上帝啊,我向你呼求,你不应;我向你祷告,你也不理。你对我变心,待我残忍;你用大能的手逼迫我。」(伯30:16-21)

约伯是一个如此尊贵和敬虔的人。然而,在哀伤中,他显明了怒气、恐惧、讨价还价和沮丧的行为。真的,连一个神眼中的义人都有这些很人性的情绪和行为。

接受阶段

约伯用八分之七的篇幅(一章到三十七章)很清楚地向神表达哀伤的情绪及寻求生死的意义,最后,他之所以能接受失落和哀伤的现实,是因神从旋风中开始同约伯说话(三十八章到四十二章)。在前面三十七章,约伯不断向神发问及祈求神的回答,「我在这里,这是我的处境,现在请回答我。」神不但没有很快回应他,而且没有作任何解释,反而用了至少五十个问题向约伯显明祂是独行其事、大能的神。神一说话,约伯就卑微地俯伏在神的主权和全能之下,虽然处境尚未改变,他也不知神会在后来赐下双倍的祝福。这个转捩点来自他与神真的相遇了(注),而这相遇也使约伯在四十二章可以说:

「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是不能拦阻的。这以无知无识的言语使神的旨意模糊不清的是谁呢?所以我说了我所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晓得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要问你,你要告诉我。我从前只是风闻有你,但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灰烬中懊悔。」(伯42:1-6)

约伯与神相遇了,他看见神的尊荣和全能,也看见自己在神面前的渺小和卑微,甚至到一种厌恶自己的地步。因着他不断地向神哀求,说出心中的哀伤痛苦,当神向他显现说话,他就接受自己失落的事实,开始走出哀伤。他不但不再问为什么,而且能重新归位。神是创造主,他是受造的。风闻有神与亲眼见神是完全不同的,风闻是听来的、间接的,但是亲眼见神是他真实地经历神的作为。 

注:焦源濂着, 《炉灰中的懊悔》,校园出版社,台北,1980,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