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拿总给我们一个刻板印象-不顺服。约拿其实就是一个跨文化工作者,他的事工果效非常成功,甚至成功得有点不可置信。上帝呼召约拿到一个重要的大城市去传扬祂的信息,在几番犹豫之后,约拿才决定前去。当地的人民,包括国王,听到他的信息之后就禁食、祈祷、弃绝恶行。但是,约拿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回报十二万人得救的好消息,反而是板起脸,坐着生闷气。
约拿的态度与成功的事工果效并不相称。他变得很愤怒,而他的愤怒却是如此稀松平常,绝非罕见的事。
● 上帝呼召约拿去传福音,约拿却对这群人非常愤怒。曾经有个先知指出那是一座邪恶的城市,这城里充满了骗子、杀人凶手、盗贼(那鸿书3:1)。约拿的愤怒随而转变成仇恨,尽管如此,他仍对这群人讲道,但他的心里却非常希望这些人能够消失殆尽,箇中原因就是这群人曾经残暴地对待约拿的族人。
● 约拿对上帝非常气愤。他对上帝说:「我就知道!我知道祢是一位满有丰盛慈爱,有怜悯的神,祢会饶恕他们,也就是这个原因,这里就变成我最不想来的地方。」上帝没有按照他的期望毁灭这群人,约拿就求上帝取走他的生命,然后他就出城,坐视那城究竟会有什么后果(4:1-5)。
● 蓖麻藤枯槁,不再给他遮阴,约纳也感到非常气愤(4:6-9)。如果他生活在现代,一停电,他就生气;电脑当机,他也生气;汽车抛锚,他更是会生气。
就像你认识的某些人,或许包括你自己在内,受愤怒的情绪所困扰,约拿有这个扰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到底愤怒是否有罪?为什么我们会愤怒?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处理愤怒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改变这些令我们气愤的人?
愤怒是罪吗?
有些基督徒认为,如果我们真的是属上帝的人,就永远不会生气,就算心里有气也不会表达出来。在某些情况下,圣经允许愤怒的存在,但也提醒我们必须谨慎处理愤怒的情绪,我们一定要谨记,英文字的「愤怒」(anger)与「危险」(danger),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即使约拿向上帝祷告的时候,他提到上帝满有恩典与怜悯,也同时指出上帝是不轻易发怒的(4:2)。
● 耶稣也有发怒的时候,却也提醒我们必须谨慎处理愤怒。当有人想企图指控祂在安息日医病,耶稣「怒目环视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同时也上前去医治那生病的人(可3:1-6)。耶稣说,易的怒的人(或许是无缘无故就动怒的人)必被审判(马太福音5:22)。
● 旧约和新约都劝诫我们「生气却不要犯罪」(诗篇4:4;以弗所书 4:26)。保罗的意思是劝以弗所的人要尽快处理愤怒的情绪,保罗又说「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 4:31)。
● 旧约和新约都指出「不轻易发怒」的重要性。如上所提到的,约拿说,上帝不轻易发怒。雅各也指出,我们应该「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雅各书1:19)才能成义。
和其他某些事物一样,有时候愤怒可能有罪,有时候可能没有罪,因此我们要当心,在生气的时候,不要落入犯罪的陷阱之中。
为什么会生气?
有许多原因都会使我们生气和愤怒,下面列举几项原因。
● 先天基因: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具有忧郁(另一种情绪问题)的倾向,有些人可能天生比较容易被激怒。大部分的人认为无关紧要的事,但对某些人而言,就是会感到非常愤怒。
● 后天学习: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曾经看见表达愤怒的不当示范,或是曾经从自己愤怒的行为得到益处,因此就学习到愤怒的反应。
● 控制欲望:还有一些人发现他们一旦生气,就可以左右别人的行为,因此就利用愤怒作为控制他人的技俩。
● 失望挫败:对于不想要的东西,或是不想面对的人,我们很可能就会表现出愤怒的情绪。
● 不公不义:当然,大多数的人对于不公不义的事,心中自然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尤其是在自己所关爱的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
如何正确处理愤怒?
在不同的文化下,处理愤怒的方法随着各地风俗民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这些不同的风俗民情也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些改变。
● 压抑:从柏拉图的时代到清教徒时期一直到现在,在这些西方文化背景之下,有些人认为必须想尽办法压抑愤怒的情绪。他们认为愤怒是可以控制的,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是必要的。然而,沉默的顺服并不能带来任何影响,反而沉默的无声者可能会慢慢地衍生出心中的苦毒,或什至有时候就突然爆怒。
● 发泄:同样地,也有些人认为,压抑怒气是不健康的,因此就不必要控制愤怒的情绪。实际上,如果怒气得不到发泄的出口,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或是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将愤怒的情绪表达出来、宣泄出来,才会得到放松,一切就会没事的。在约书亚记22章13-20节的非尼哈就是采用这个处理方式的贴切案例,非尼哈准备与其他族派打仗(行动背景细节:可参照民数记25章),他发表长篇大论,数落着说:「你们怎么可以…,你们怎么可以…」。然而,根据研究发现:表达愤怒可能会演变成一种习惯,只能短暂的放松情绪,但是未来反而会变得更容易产生愤怒的反应。
● 双管齐下:完全的压抑与肆无忌惮的宣泄怒气都是不必要的,节制地表达愤怒才是明智之举。我们可以有更恰当的方式处理愤怒,并不是只能落得苦毒或暴怒的下场。约书亚记22章21-29节,对非尼哈的回答则是采用这个处理方式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下一段落会有更多的探讨。
如何正确地表达愤怒?
非尼哈不明就里地指控其他支派的人,另外筑一座坛会引起上帝不悦,也会为其他所有的人带来灾难(约书亚记22章)。我们不知道回答他的人是谁,但他们处理的原则可以英文元音字母AEIOU来代表。
● A(Affirm the Almighty):宣告上帝的大能(22节)。他们从宣誓对上帝的忠诚开始说起,表达对上帝忠诚的立场。这代表的意思是:双方都秉持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得到上帝的喜悦。
● E(Explain your Excogitating)(以E为首的英文难字,意思是「思维」):清楚的解释你的看法(23-29节)。他们经过缜密的思考后才解释动机和意图。解释了太多次,看起来像是解释得过了头,但是有时候如果对方还觉得心有不平,的确有必要经过多次的解释。
● I (“I” messages):以「我」的角度来表达意见(而不是以「你」的角度来表达意见)(23-29节)。他们以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我们的」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总共有21次之多。其中提到他们的想法、感受、行为,而不是指着手指头说「你…」。他们只针对筑坛的问题表达意见,并非指责非尼哈一帮人的行为得罪了上帝。
● O (Open to being the Offender):承认自己可能得罪别人(23节)。他们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可能就是犯错的人,他们说:「我们若有…。」请记住:你也可能会是犯错的一方,你也可能是那个需要悔改的人。
● U(Unity before Unanimity):建立在全体共识之上的合一(30-31节)。他们并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是对的,而试着说服非尼哈一群人,反而是让一步,与彼此建立关系。这个的方法非常有效,使得每个人都满心欢喜,得到安慰,也赞美上帝。
如何改变那些让我们生气的人?
你不能改变任何人,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愤怒是你的情绪,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你要如何回应别人对你的影响。你的愤怒可以为你带来益处,也可以带给你更多的灾难。愤怒,和其他的情绪一样,能够影响到你的心思意念、你的身体状态、你的内在灵命、你的外在行为。
● 心思意念:改变自己的看法及理解。例如,想想过去类似的情况下,你是否曾经有过不恰当的反应,而不是一昧地指责他人。例如,想想那些冒犯你的人过着多么糟的日子,而不是想着这个人有多么糟糕。
● 身体状态:学习一些放松和冷静的方法,让你的身体沉静下来。例如,停下手边的事,做几个深呼吸,刻意让身上紧绷的肌肉放松下来。
● 内在灵命:跨文化工作者和其他的基督徒一样都知道祷告、读经、默想可以提振心灵,有助于消化怒气。
● 外在行为:学习新的习惯和技巧使你能够面对那些容易激怒你的状况,举例而言,不要立刻拉高声调,而是先安静数到十(或20,或是数到够长为止)。不要生闷气,也不要板着脸,让自己去散散步或慢跑。不要争吵,做一些愉快的事(嗜好,游戏…等)让自己分散一下注意力。
我们无从得知约拿是否已经纾解他的怒气,但我们知道,我们不需要让自己一直闷闷不乐,而最后只落得和约拿一样,心中所怀的愤怒转变成了苦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