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匯集了四篇短文,重點探討宣教人員經歷掙扎和成長的幾個常見方面。這幾個方面所提到的任何一個部分都可作為個人檢討或是宣教團隊可以根據這幾個進行宣教團隊建設。
“耶和華我的磐石是應當稱頌的;他教導我的手爭戰,教導我的指頭打仗。”
詩篇144:1
你是否看過美國著名的童話電影《綠野仙踪》?這是在1939年拍攝的。在這部經典的童話電影中,講述了一個少女試圖從仙境世界回家的故事。據說,這個仙境世界是在天上彩虹的那一邊。這位女孩名叫朵若茜(Dorothy),她在路上結識了幾位夥伴。他們在去翡翠城的途中,來到一座黑色的森林。面對森林,他們擔心裡面會藏著野獸。於是他們就開始唱歌:“獅子、老虎和熊,啊,我的上帝!”
對於跨文化宣教的人員來說,也常常面對類似的挑戰,他們也有類似的歌謠: “巨人、狐狸、狼和蒼蠅。”這些動物代表的是何人呢?與宣教士的生活和工作又有什麼關係?概括地說,這是來自聖經的一些比喻,代表了當我們嘗試在陌生的環境中或用新的的方式來侍奉上帝的時候,我們常常要經歷的挑戰和掙扎。
下面我們簡要地解釋一下這幾個比喻:巨人會威脅我們的弱點,讓我們放棄(撒母耳記下21:15-22)。狐狸會試著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忽視首要的任務(雅歌2:15)。狼會使我們感到苦惱,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使我們的生活失去平衡(馬太福音10:16)。蒼蠅藉由讓我們的罪散播,從而讓我們蒙羞(傳道書10:1)。由此可見,我們的敵人魔鬼撒旦試圖用這四種動物來“篩選”我們,最終是為了毀壞我們在主裡面的生活和工作。讓我們詳細探討這些比喻的含義,並找出對付它們的一些辦法。
1.與巨人爭戰,面對自己的弱點
在生活和侍奉中,往往有一些非常具有威脅性的搗亂者四處出沒,尋找機會攻擊我們的弱點。我們應當怎樣培訓工人,讓他們能夠對付這些來找麻煩的對手,以及如何面對他們自己的弱點?大衛王最後一次爭戰的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策略。
在聖經撒母耳記下21:15中記載,大衛和以色列人在歌伯與非利士人爭戰,劃定了兩國的界限。這一次大衛和巨人的爭戰與從前的那次相比,有兩點不同之處:第一,大衛的年齡增長了,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有力氣。第二,一位非利士巨人名叫以實‧比諾衝出來,要殺大衛。
戰爭開始了。在戰鬥中,大衛開始感到精疲力盡。這正是巨人一直等待的時機–在大衛最脆弱的時候,然後發動致命的攻擊。這種攻擊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是預先計劃好的。你可能會說,這回大衛要被穿糖葫蘆了。
有意思的是,經文中指出這位巨人以實‧比諾在腰上配帶著新的東西,也許是腰帶或是劍。對於這位巨人到底是配帶著腰帶或是刀,在此的解釋並不是很清楚,但是之所以會在此提到表示它確實具有某意義。有一種可能的說法是,他配帶著是榮耀的腰帶,表示他是所有非利士人中最優秀的。另外一種可能是他所配帶的是一把新的刀,而此把刀是有特定的用途,像是用來殺死大衛。但是亞比篩前來幫助解救大衛,而他顯然是冒著生命的危險。最後,亞比篩將這位巨人殺死。
更為重要的是,戰鬥結束後,大衛手下的人圍了過來,讓他發誓再也不參加戰鬥了。為什麼呢?他們這樣做,並不僅僅是考慮大衛的人身安全,還有更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恐怕熄滅以色列的燈”。
這段經文的含義是什麼呢?按照我們的理解,大衛作為以色列的王,就好像一盞燈,向以色列和周圍的人們反映出上帝的性格和旨意。如果大衛死了,就會攔阻上帝對全人類的救贖計劃。聽起來很耳熟嗎?
福音工作者就如同一盞明燈,照亮著他們所面對和所傳播福音的人群。主耶穌在馬太福音5:14告訴我們說:“你們是世上的光。”但是,黑暗的力量試圖攻擊我們的脆弱之處,正如大衛王受到巨人的攻擊,他們企圖熄滅我們的燈光–就是我們在人們面前的美好見證。而對付這種攻擊最經典的辦法就是,藉著主的力量,以及來自我們朋友的幫助與巨人戰鬥,同時面對我們的軟弱。
培訓的方法–鑑察我們自己的內心
培訓不僅是為了提高侍奉技能,同時也是重新評估一個人的優點和弱點的大好機會。儘管前者通常是我們培訓的首要目的,而後者乃是為了主耶穌基督的首要意圖。正如大衛和他的跟隨者們,我們要站起來面對挑戰,也要能勇於進入我們自已的內心,仔細鑑察我們心中的巨人和自身的弱點。一些不好的習慣,例如控制別人的慾望、自我憎恨、憂鬱消沉,以及許多痛苦的記憶都可能埋伏在那裡,隨時準備攻擊我們。
我們所面對的這些掙扎和比較嚴重而且長期的憂鬱消沉症狀、棘手的婚姻問題,或者是對自己性別的困惑,例如,在兒童時期受到過性虐待,或者對色情書刊等上癮,等等這些嚴重的問題來說是有所差別的。這些較嚴重的問題需要專業的幫助,並可以透過正確的過濾檢查和挑選的過程得到確認。過濾檢查的工作通常是在培訓階段之前進行,但是在許多項目中,這兩個階段事實上是重疊進行的。
當然,即使分享較沒不嚴重的掙扎是很冒險的。因此,這些個人的弱點最好是在培訓的過程中解決,因為培訓的教師都有良好的技能和寬廣的胸懷,同時也會嚴格保密。他們在幫助你的時候,會把你的弱點視為令你成長的機會。如果你發現培訓的地方不具備這些特點,那麼就另外換一個培訓中心。
綜合上述所言,為了跨文化宣教而設立的基督教培訓項目,應當包含下列幾個肢體關懷層面:
1. 提供有利於個人成長的機會:也就是說,專門提供自我反省,以及與可以信任的人推心置腹的分享;
2. 應當讓參加培訓的人事先知道,這種培訓的重點在於突出個人和技能的發展;
3. 所參加的培訓教師和工作人員應該具備這些優點和缺點;
4. 因此,要讓人看到,這個培訓中心能夠接納別人的軟弱。要鼓勵學員面對輔導員,適當地透露自己的軟弱,同時也提供學員和工作人員之間相互關心的機會。
這幾個層面不僅能夠幫助解決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還能反映出基督徒之間同屬基督肢體的生命,正如新約中所描述的。 (加拉太書6:2說:“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
箴言4:23教導我們說,要保守你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對自我進行客觀地了解,以及建立責任感,是個人成長和侍奉果效的保障。我們視宣教侍奉的培訓過程為鼓勵和培養未來的福音同工很重要的時期。實際達成的方法就是透過查經小組,學習大衛戰鬥和其它類似主題的經文。以下有一些問題,可以幫助你進行這種學習。
經文的實際應用
請再研讀撒母耳記下21:15-17的內容並自我探討。閱讀下列八點,然後回答每個問題。請仔細與別人一起討論你的答案。
1. 和大衛王一樣,我們都有許多弱點。這些弱點對那些領導的人就更為明顯。我們往往是直到危機出現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這些弱點的存在。請問,你認為自己有那些弱點呢?
2. “巨人”一詞有怎樣的屬靈含義?這個詞是否代表著屬靈的力量、屬靈的弱點,或者是其它?
3. 從經文來看,巨人以實·比諾預謀想殺害大衛王。你認為是否也有類似於這樣的陰謀,阻止上帝在你裡面的生命成長,以及你為上帝做的事工?如果有的話,請詳細說明。
4. 大衛作為以色列的領袖,是一盞反映上帝性格和旨意的明燈。你的生命是如何反映出如此呢?請列舉三種你實際做到的方式。
5. 如果從同工們的相互支持這個角度來分析,這段經文對團隊的工作、我們對彼此的需要、是否樂意聆聽別人對自己生活的意見和看法,這三方面有何含意呢?
6. 大衛的戰場生涯是從遭遇巨人歌利亞開始,然後又以遭遇巨人以實·比諾作為戰場生涯的結束。但是這些都不是巨人的最後一次出現。撒母耳記下21:18 -22記載了大衛面對其它巨人的遭遇。請問我們需要什麼類型的人以及什麼樣的恩賜,才能降服各種巨人?巨人最終是否會被我們打敗?
7. 這些巨人不會只出現在戰場上一天,然後被上帝差派的勇士迅速地擊敗。從這幾段經文看來,這些巨人造成以色列人許多的傷亡。那麼,在我們宣教侍奉的過程中,是否也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傷亡?在你的屬靈爭戰經歷中,這樣的巨人給你個人留下了哪些的傷害?你應該來到主的面前,用禱告將這些傷害交託給主。
8. 對於你的生活、家庭和你所在的團隊來說,這段經文是否能夠有其它形式的應用?
2.逮住狐狸–調理混亂的生活
你是否經常想清理零亂的辦公桌、房間,甚至你的生活?你是否想進行一次大掃除?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的心理常常充滿了壓力,讓我們感到窒息,此外,還有許許多多的責任壓在我們的身上,讓我們的精力和時間被分散,讓我們的視線被轉移。試想,如果我們能夠完全擺脫這種零亂的局面,那該有多好啊!對於從事跨文化侍奉的人來說,我們的心中時常充滿這樣的渴望。讓我們探討一下這些看似正常,但是擾亂我們生活不安定的來源,以及可以幫助我們的生活更加有條理的幾種方法。
所羅門王在雅歌書2:15中說:“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壞葡萄園的小狐狸,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這些狐狸是什麼?在跨文化的侍奉工作中,這些狐狸就好比是那些每天分散工人注意力,使他們無法專心於完成主要的工作的比喻。這些狐狸可能是日常的瑣事、不斷的干擾、法律方面的糾紛、花時間參與盈利性的商業活動、低效率的溝通方式等等。這些狐狸也是指佔據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關注的事物:例如,家庭和工作關係、過去對自我的懷疑、孤獨、別人的痛苦與不幸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以及對未來的擔心和憂慮。這些所有的事情都會消耗同工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直接干擾到他們之所以在海外所從事侍奉的原因。
我們把這種干擾的過程稱為“工人的漂流”,這是一種自然的傾向,生命中的“潮流”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時間、活動、資源和心裡的歸屬感),使我們分散轉移到次要的方向上。換句話說,我們這些工人、家庭和團隊,甚至連差派的機構,都不可避免地屈服於“抓住芝麻小事”的趨勢。這不只是時間管理的問題而已,而是更具因難“漂流管理”的工作。讓我們一同來看這些分散、干擾我們–狐狸的特點,從而更佳明白跨文化宣教工人所面對的困難。
● 做好的事。好事情會成為最好事情的敵人。對於前沿宣教士來說,有許多好的事情需要工人許多心力去達成,例如為來訪者充當導遊,招待一些不是你所宣教服侍國家的對象。所以,最困難的一點是怎樣在侍奉工作和這些好事情之間找到平衡點,從而能夠更好的從事並完成首要的呼召任務。
● 生活的要求。照料基本生活的瑣事會常常耗費我們精力。例如,一些妻子們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把孩子們送到不同的學校、她們要採購、做飯,最後只剩下一點點時間來學習當地的語言,或者從事其它與宣教有關的活動。那些自立為生的宣教士們更是常常奔波於工作及家庭之間的責任、社會責任,以及應付人際關係。問題出在他們沒有充足的時間!
● 急於求成。在我們生活的不同階段,有時候會急於達到自己目的。例如,男性宣教士在步入中年後,想換一份職業,或者想急於看到自己工作的具體的成果;或者有兩個宣教士在異國相遇、戀愛,然後決定回國結婚定居;也有的想回國照顧年邁的父母;當孩子們長大要回國受中學教育的時候,自己也會猶豫是否陪伴他們回國上學。這些種種及其它內在渴望,必須要得到正確的面對,並且經由禱告來解決。
● 開拓局面的渴望。許多教會工人稱之為“七年之癢”,意思是,有一種迫不及待的渴望,想嘗試新鮮的事物、想用不同的方式來完成工作。一些人甚至覺得被大材小用(像是那些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宣教士,每個星期只能教六個小時的英語)。也有人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用處,例如那些全職母親們,多麼希望自己能在家庭外為宣教對像做點事情。而另外一些人,卻覺得忙不過來(有些人的工作較吃力)。在追求個人工作成就的同時,又要面對必要的犧牲,這種掙扎成為許多宣教工人們長期的困擾。
● 墨守陳規。我們都有一種保守的傾向,那就是喜歡採用自己熟悉和方便的方式做事。在跨文化的宣教環境中,這一點可能會表現在學習當地語言的時候,只注意學習與宣教工作有關的內容,而不是學習完整的語言;額外花時間和外國人在一起,也不願意和當地人建立人際關係。或者在計算機前面無休止的忙碌,卻不抽出時間與當地人一起相處。要想完成困難的任務,我們對因難的工作要能保持專注就必須自我約束,來自內在的動機、責任感以及願意信實的委身。
● 團隊成員之間的差異。每個人身上的差異反映了上帝創造的奇妙。但是,當處於困難處境中的時候,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可能會導致紛爭和衝突。隊員們對工作不同程度的期望,生活方式的不同,人際關係的差異,都必須要經過討論和諒解,還要盡最大程度的努力保持團隊的和諧。如果這些差異被掩蓋或者放任不管,那麼我們的工作就不能成功。
● 氣餒沮喪。如果以上六種形式的“狐狸”分別和最後這種“狐狸”結合,就會成為最為惡劣的一種。讓宣教士氣餒沮喪的原因大約有兩種,一是工作進度慢,二是同工被調遣到別的地方。儘管為所失去離開的人感到難過是一種健康的表現,但是不加約束的氣餒沮喪常常會導致過度的自我中心意識,扭曲個人對上帝的觀點的理解,甚至信心受到打擊,從而對上帝產生失望。
以上七種形態的“狐狸”本身並沒有錯或是導致問題的根本因素。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夠意識到這些“狐狸”潛在的危害性,那麼我們的使命工作(提後4:5)就會受到攔阻。要記住,內在的壓力和外在的干擾,無論是看似多麼正常的情況,都可能被魔鬼所利用。對於撒旦來說,無論是使用狐狸,還是使用餓狼,或者可怕的巨人,只要能破壞你的事工,魔鬼都會感到同樣的高興。
逮住狐狸的策略
你在野外見過狐狸嗎?在我家附近的樹林中,大約有五年的時間裡,就有三隻狐狸出沒。它們總是一閃即逝,快如閃電,你根本就看不清楚它們在幹什麼。但是,抓狐狸並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不信你可以試試。同樣地,生活中出現的那些分散我們注意力、轉移視線的事情,也就是雅歌書中所說的那些小狐狸,儘管是難以辨別,難以察覺的,但是總有一些辦法能夠逮住這些狡猾的狐狸。下面有兩種經過驗證的辦法:與自己聯合(自我省察);與別人聯合(互相督責)。
● 自我省察:在中亞地區有一句諺語:“苦澀的真理勝過甜蜜的謊言。”客觀地看待自己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會有痛苦的感覺,但這總比無知和否認事實更好。要定期找一段時間安靜下來,認真思考並反省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常常需要別人的幫助–聆聽主聲音,向知心朋友傾訴,或者向一位教牧顧問諮詢。我們可以從這樣的療程中得到康復,這樣的康復療程是為了對付不良習慣,強調自我誠實評價的決心。這不是自私的行為,而是根據基督教傳統的智慧原則,對自己進行屬靈的操練。 (參看福斯特和斯密斯(Foster and Smith)的著作,1993年出版;哈蓋特(Huggett)的著作,1993年出版)
寫日記也是很有幫助的(參看夏珀森(Shepperson)的著作,1992年出版),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偏僻地區從事宣教工作的人。有一本書名叫《與自己和別人聯繫》(Connecting with Self and Others)作者米勒(Miller et al),1988年出版,介紹了一種非常好的寫日記的方式: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深呼吸,在紙的中間寫
下目前最為關心的事情,再圍繞著這件事情畫一個大圓圈。然後,根據下面五個問題,在圈內寫下要對自己說的話。最後,為你思考的事情禱告,或許還可以向朋友傾訴。
1. 我的感官察覺到了什麼? (例如,身體肌肉的感覺、胃的感覺、以及呼吸等,是否有不舒服和生病的感覺)
2. 我有什麼感覺? (主要是心理的感覺)
3. 我想要什麼? (自己有什麼內在變化,或者是別人有什麼變化,還是處境有所變化)
4. 我在思考什麼? (想法、信仰、主題、內容)
5. 我在做什麼? (是否有需要注意的行為和行動)
● 責任感:猶太人有句諺語說:“真正的朋友對生命有益,敬畏主的人才能交上真正的朋友。”朋友們在相應的位置互相支持,這是一種基本的需要。大家坐在一起分析策劃,禱告祈求可以渡過這段漂流過渡的解決方法。令人悲哀的是,許多人不願意花時間與別人建立親密的友誼。常常要不是因為我們太忙,要不就是我們害怕的緣故。或者,有時是因為沒有適合做朋友的人選。如果真的沒有合適的人,我們可以透過書信或者電子郵件,與可信任的屬靈夥伴保持聯繫。朋友能夠讓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也能夠支持我們,讓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設下較切合實際的限制。 (參看克勞德和唐森德Cloud and Townsend的著作,1992年出版)
下面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練習建立更多的互相督責的責任感。與一位朋友在一起,複習這篇文章,探討下列五點。你也可以和你的家人或團隊一起做此練習。討論怎樣才能彼此督導,面對自已有的一些“小狐狸”。用一份日曆和表格記錄每天的進展,觀察自己行為的變化。 (例如,與配偶一起禱告,與孩子們在一起,對空閒時間的使用,以及想要改掉的習慣)
1. 在過去的六個月裡,你是怎樣漸漸偏離了自已應達到的一些主要的任務?
2. 前面所描述的七種“狐狸”,哪一種對你造成最大的壓力及最能使你分心?你可以在紙上畫出其中一種的簡單圖像–要畫得寫實,具象徵性或是抽象性。
3. 為什麼你會認為難以逮住干擾你的小狐狸?
4. 你是怎樣集中精力在某一項工作上的?請列舉你可以採取來幫助你自已的三個實際步驟。
5. 你對“小狐狸”有什麼其它的看法?如果有的話,請說明你的觀點。
最後一點想法
為什麼不進行一次大掃除,打理一下你的內在壓力和外在的責任呢?要多與自己聯繫,自我省察多一些,也要與其它對你有幫助的人聯繫。正如戈登·麥可當納Gordon MacDonald(1989)所鼓勵我們的那樣,一定要定期尋找“安靜的時間、安全的地方和特別的朋友”。
3.在狼面前謹慎行事
宣教人士必須要能夠做到“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否則,我們會在宣教生活中成為這些惡狼的犧牲品。
沒有人願意成為餓狼口中的羔羊。但是,如果我們不能夠在侍奉中機敏靈巧,就有可能被狼吞吃。
我們應該花點時間思考耶穌在馬太福音10:16中的警告:“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要注意的是,耶穌基督差派的門徒(或是我們)並不是勇猛的獅子,而是需要羊群和牧人的羊。為什麼主耶穌要如此嚴肅地警告我們呢?因為侍奉的生活既不容易的,也不總是安全的。
當我和丈夫身為心理學家在開始投入宣教工作的時候,我們明白宣教士主要的掙扎是在跨文化的環境適應方面。如果僅僅是語言和文化的學習,你也許還可以應付得過來。我們當時的想法算是沒錯的!
但是很快地,我們痛苦地意識到還有另外一種很大的壓力,而且這是我們在海外最初三年中最沉重的壓力–試著協調個人的背景/偏好和差派機構的文化之間的差異(麥克奈爾Macnair的著作,1995年出版)。像許多其它宣教士一樣,我們不久就體會到了這種人際關係衝突所帶來的可怕壓力。
接下來,我們開始更加注意屬靈的爭戰。簡而言之,當我們獲得越來越多的宣教經驗時,我們就開始看到還有其它一大群的狼–壓力施加者,影響著我們和其它在跨文化宣教侍奉的人。
不久我們就發現,需要建立一種理論上的標準,來評估在海外宣教生活中的各種“狼”。我們逐漸總結了海外宣教生活中的十大“壓力”類型。我們列出了這十種類型以便作為服務宣教同工的關懷工具。
實際應用:
請閱讀下面這十種壓力產生的類型,再把你過去幾個月裡所承受的壓力的原因寫下來。然後,把這些原因分別寫在兩個欄目下,一個欄目是“掙扎”,另外一個是“成功”,並且列舉你過去幾個月以來對付這些壓力時所使用的有效辦法。最後,在“策略”的欄目下寫出你用來對付將來會面對的壓力的方法。請你和一位願意傾聽及支持你的朋友討論你的想法。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需要我們注意,那就是要說明並探討那些影響我們家庭、團隊、部門、地區和整個宣教機構的壓力因素。如果完成並加以討論以下所記載的,將會是了解並減少宣教機構的不同程度的壓力的一個好方法。當我們對付這些壓力產生的因素時,不要忘記路加福音12:32中所說的:“你們這小群,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
壓力的目錄
掙扎 成功 策略
——————————————————————————
文化 — 用不熟悉的方式達到所需:學習語言、文化的衝突、重頭開始。
危機 — 常常出乎預料的、潛在的災難性事件:自然災害、戰爭、事故、政治動盪。
歷史性問題 — 過去個人所掙扎而未解決的問題:家庭中的問題、個人的軟弱。
人際關係 — 與家庭成員、同事、當地人的關係:撫養孩子、夫妻不和、與同工爭鬥、社會壓迫
職業性的問題 — 工作的困難和壓力:工作量、旅行的計劃、面對有問題需處理的人、工作的滿意與否、更多的培訓、政府的“官僚作風”。
機構性的問題 — 個人背景與機構的特點相衝突:不同的單位政策、工作風格和期望。
身體方面 — 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營養氣候、疾病、年齡、環境。
心理方面 — 情感的穩定性、自尊、孤獨、惱火、憂鬱、不良習慣、個人發展方面的問題、生活事務的不同階段。
支持 — 維持宣教士工作的資源:錢財、住所、教牧和技術性的幫助,肢體聯絡。
屬靈的方面 — 與主的關係:敬虔的生活、潛在的誘惑、與其它基督徒的相處,屬靈的爭戰。
應用於自己、配偶、孩子、朋友、部門、團隊、機構,以及其它方面
對壓力的評估和解決,不能只是局限於個別的宣教士。然而,我們必須要發現並探討那些干擾宣教士家庭、團隊、部門、地區和整個宣教機構本身的壓力產生因素。如果按照這種“壓力目錄”模式每年至少探討一次的話,會是了解並減少宣教機構不同程度的壓力的一個好方法。
思考與討論:
壓力是整個人面對內在和外在的要求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應。下面這些問題能夠幫助你更加熟悉,這些壓力是怎樣對你產生影響的。同時,這些問題也能夠幫助你來應對這些壓力。請回答下列五個問題,並在小組中討論。你能從別人那裡獲得怎樣的啟發?
1. 當你承受壓力的時候,你是怎麼知道的?你的身體、行為和情感會有怎樣的反應?
2. 這些力是怎樣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3. 你最後一次長時間的經歷壓力是什麼時候?是什麼樣的情況?請簡要說明一下。
4. 耶穌基督是怎樣對付壓力的–怎樣在侍奉中對付“狼”和潛在的“狼”?根據福音書可以知道,耶穌至少做過25件不同的事情來對付壓力。你能列舉出其中的多少件?
5. 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你對付壓力,保持生活平衡,將“狼”壓制在狼窩裡?哪些事情是不利於你對付壓力的?
4.蒼蠅的愚昧
我們承受著許多心靈深處的掙扎,這樣的壓力試圖在否定真實的我們,讓我們變得不再像是自己。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我們試圖在躲避痛苦,甚至是在躲避正常範圍內的痛苦。
在許多海外宣教士生活的地區,蒼蠅都是隨處可見的。在一杯水里發現一隻蒼蠅,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有一次在泰國,天氣炎熱而潮濕,我的杯子裡就發現一隻蒼蠅。當時我想,這只蒼蠅可能是想游泳。我坐在那裡參加一次會議,大約四十多位海外宣教領袖,一起禱告,探討宣教策略。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會議,我當力時感到自已相當的特殊。而且當時一切都還蠻順利的,除了我的杯子裡有一隻蒼蠅以外。
蒼蠅的污染
接著,我腦海裡很快的回想到當天早上晨禱的內容,深想早上所讀到的經文可以幫助我對蒼蠅這位不速之客,能有所啟發。於是,我思想著箴言書10:1中的經文:“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這樣,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這樣的比喻是明白易懂的。
我突然想道,我因為自己作為一位宣教領袖參加這次會議,心裡就產生那種特別而優越的感覺,這種態度難道不是愚昧的嗎?是的,這種態度的根源是危險的。根據我過去的經驗,這種心理和態度最終會污染基督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馨香之氣(林後2:15)。就好像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出臭氣。我明白,自己已經上了小蒼蠅的當了!
蒼蠅的特點
不管蒼蠅是死是活,沒有人會故意把蒼蠅放在珍貴的香膏裡。蒼蠅和香膏根本是不相稱的兩樣事物。同樣地,我們也不會故意要去污染自己的生活。但是,就像蒼蠅會落進香膏裡,我們的愚昧–罪,也會潛入我們的靈魂,敗壞我們的智慧、尊榮和工作。保羅說過,一點酵母就能把整個麵團發起來(林前5:6)。
某些愚昧的破壞力特別大。就拿家中的一些蒼蠅來說,它們會使我們感到很煩惱。這些蒼蠅是很令人討厭。同樣地,我們生活中有一些不良習慣和性格上的小缺點是我們試著想要擺脫掉的。但是,還有許多的蒼蠅,特別是這些會叮咬人,傳播疾病,能夠真正傷害我們。想想這些就是嚴重的愚昧:例如,沒有悔改的罪、沒有意識到的傲慢、隱而未現的不健康嗜好、不健康或不聖潔的個性。
你是否注意到過這樣嚴重的愚昧–錯誤的行為和態度–無論是公開的還是私下的,都會大大地降低我們的工作果效、損害我們的正直品格、攪擾我們的情緒、甚至傷害別人呢?傳道書9:18說:“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但是一個罪人,能敗壞許多善事。”這句經文對身為“基督徒”的罪人更是如此。
來自蒼蠅的愚昧出現的頻率和強烈度會有所不同。有時候只會發生一次,那就我們可以立刻發現問題,並很快從中學到教訓。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把這種蒼蠅趕走。但是,有時候愚昧會在不連貫的事件中出現,是難以提前發現的,就好像不知不覺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此外,愚昧可能隱藏在我們生活中不斷進行的事情中,是由我們嚴重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所造成的。這些愚昧,就好像一群蒼蠅圍繞在我們身邊。
但不論是什麼形式的愚昧,都會導致我們蒙羞。不論我們在生活中有怎樣的美德,有怎樣了不起的成就,只要有一點愚昧,就能損壞我們的名聲,以及影響上帝在人當中的名譽。羞愧不僅是由愚昧的具體內容(不良的言詞、可疑的金錢財交易、男女之間不當的肉體或情感關係)所造成的,也可能是因為我們不恰當的行為所導致的後果。這種不恰當的言行是因為我們要不否認或者輕描淡寫我們的問題和罪,要不就是因為我們不相信上帝有一顆願意原諒及在我們需要時幫助我們及重建我們的心,結果使我們沒有讓自己充分領受上帝的憐憫和恩惠(希伯來書4:16)。這樣,事情的結局就更令我們蒙羞。
發現蒼蠅
我們常常需要外來的力量,如親密的朋友、上帝的話語和聖靈,來幫助我們發現生活中的蒼蠅。產生愚昧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你沒有和以上三位“捕蠅專家”保持密切交往。我們提出一些較普通出現的蒼蠅,罪–作為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和驕傲(約翰一書2:16),會以許多形式出現。
● 隱藏而又會使人上癮的事:這些是會影響我們時間、判斷能力和關係隱蔽的衝動。起初我們這些沉溺上癮的事可能被掩飾,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聞到其中的臭味。過度不節制的行為像是運動、作日光浴、暴食或節食、太在意個人的外表或身材、遲到拖延、畏縮退後、購物、看電視、上網等等。我們之所以這樣刺激或者壓制自己,主要是因為不願意清楚地面對自己,不願意直接應付並解決問題。主要會沉溺上癮的習慣還有像是看色情刑物、賭博和吸毒,這些甚至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
● 怨恨苦毒:亨利·盧雲(Henri Nouwen)觀察到在我們這生命中:“愛和傷害永遠不會分離的。”是的,我們常常傷害那些我們所愛的人。面對並努力解決這些傷害和寬恕,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這要比會讓怨恨還有長久累積的苦毒來污染我們和別人的靈魂(希伯來書12:15)來說,一定是更令人接受的。寬恕,是憐恤的一種表現,是對別人得罪自己的一種原諒。因此,寬恕是化解怨恨苦毒的唯一有效的辦法。
● 不恰當的評論:我們的嘴巴既能為我們帶來榮耀,也能帶來尷尬。沒有人能夠馴服自己的舌頭(雅各書3:8)。我們都知道“失言”這一詞的含義。 “失言”包括草率的、不合適的承諾,尤其是對上帝的許願(箴言20:25,傳道書5:1-7);或者胡說八道,講一些讓人不舒服的故事和笑話;或者是粗俗的玩笑,這些都是不是造就人的言語(以弗所書4:3-4);還有閒言閒語,重複說一些不公平或是不必要的傷害別人的話;以及不合時、過於嚴厲的批評。
● 傲慢自大:我們當中的有一些人需要成為領袖,或者希望成為領袖。領袖的角色令人敬仰、能指揮及控制、掌管事物的責任,負責帶領方向。但是,我們多麼容易地受到因為我們的身份帶來的影響力及想要被重視的慾望,而使我們受到迷惑和引誘。膨脹的驕傲和自我抬高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危險。對於那些自以為非常特別的人們來說,這兩種心態是非常危險可怕的。而且,他們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是來自個人的努力,而不是上帝的喜悅和扶助(申命記8:17)。
● 個人生活中特有的蒼蠅類型:上面所列舉的幾種蒼蠅能夠不斷地侵害我們。你是否能夠列舉一些干擾你靈魂的蒼蠅,無論是已經死的蒼蠅和活著的蒼蠅?
擊打蒼蠅
我們怎樣才能擺脫這些愚昧的威脅呢?對我們來說,可能會很難,而它也是一種過程。就像打蒼蠅一樣,有的打中了,有的卻漏掉了。預防這些愚昧首要的原則是:個人生命要不斷成長–與主保持親近、與別人保持聯繫、了解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與那些能夠信任的屬靈夥伴保持聯絡。
當蒼蠅在身邊飛舞的時候,對付他們最好的辦法是首先承認他們的存在和影響力,這就是認罪的心態。此外,還要決定作出認真的改變和改善,從而限制它們對我們的影響,這就是悔改和重建。同時,還要從別人那裡得到持續的支持和幫助,共同對付這些“蒼蠅”,這就是尋求督責的表現。來自聖靈、可信任的朋友、聖經的啟示、教牧諮詢、良好團隊的指導,都是幫助我們擺脫蒼蠅的重要依靠,尤其是對付那些具有致命威脅的蒼蠅。認罪、悔改/重建和尋求督責,就好像是三股擰成的繩子,不容易弄斷(傳道書4:12)。我們可以用這樣的繩子織成一張環繞著我們的防護網,就好像防蚊子的窗紗,將愚昧遮擋在外面。而且,還能充當安全網,在我們摔倒的時候接住我們。
我們常常希望在這個世界就能享受到天堂般的美好,我們渴望要更多–要有不朽壞的身體。我們盼望那些蒼蠅能夠永遠地遠離我們。即使我們享受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我們還是深切地渴慕完全及想要擁有那永不朽壞的身體。然而我們疼痛的靈魂並非是情感問題所留下的證據,乃是我們面對現實時所感受到的暗示,而這是健康的象徵。
最後,在本文結束之際,讓我們再次思考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裡對彼得說的話:“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這段話是對彼得忠心的預言,而不是針對他的失敗。我想,主耶穌也是用同樣的眼光看待我們這些在愚昧裡掙扎的人。他看到的是我們的潛力,儘管我們有軟弱之處,他還是把一些責任交託給我們,就好像他交託責任給彼得一樣。這個責任就是去餵養耶穌的羊,盡忠於主耶穌,成為他在萬國中的馨香之氣(約翰福音21章)。
參考書目:
Cloud, H. (1992). Changes that heal. Grand Rapids, MI USA: Zondervan Publishing.
Cloud, H., & Townsend, J. (1992). Boundaries: When to say yes, when to say no.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Foster, R. and Smith, B. (1993). Devotional classics: Selected readings fo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San Francisco, CA: Harper-Collins.
Hart, A. (1990). Healing life’s hidden addictions. USA : Servant Publications.
Huggett, J. (1993). Finding God in the fast lane. Guilford, Surrey: Eagle.
MacDonald, G. (1989). Renewing your spiritual passion. Nashville, TN: Thomas Nelson.
Miller, S., Wackman, D, Nunnally, E., & Miller, P. (1988). Connecting with self and others. Littleton, CO: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s Programs.
Shepperson V. & Shepperson, B. (1992). Tracks in the sand: An interactive workbook (for recovery journaling). Nashville, TN: Nelson.
Wilson, S. (1993).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USA: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USA
This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Doing Member Care Well (2002). Used by permission of William Carey Library Publishers. The book is available for purchase through:
https://missionbooks.org/products/detail/doing-member-care-we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