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會說:「我早已知道什麼是 ”Debriefing”(回顧陳述),因為我已有過幾次經歷。當我要離開工場回家時,工場主管要我針對當地生活環境與品質等進行評估,包括『我是否工作過勞?』、『孩子們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如何?』、『有多少人因著我的事工接觸到耶穌基督?』等。」每當我來到差會總部,我和那裡的同工會一再走過這個「評估過程」,內容幾乎跟上次一樣。
這是回顧陳述的其中一種類型,屬於「組織性回顧陳述」。對一個差會來說,他們有必要這樣蒐集資訊,因為這將幫助機構正向發展。不過,比起「組織性回顧陳述」,「個人性的回顧陳述」其實更加重要,這類型的回顧陳述,將有助於你個人。你可以獨自一人完成,或在一群擁有類似經歷的群體中,與大家一起完成,例如,與曾有創傷經驗或重返母國經歷的人聚在一起,進行回顧陳述。透過回顧陳述,我們將有機會反思個人經歷所帶出的意義,以及我們自身及家人在過程中的改變。
約拿,是早期一位跨文化工作者,他才剛成為尼尼微全城復興的一部分,心中卻充滿許多憤怒。神親自為約拿作了回顧陳述,祂問約拿:「你這樣發怒合理嗎?」約拿顯然沒有回覆,但卻悶悶不樂。後來又有些事發生,神就再度問約拿:「你這樣發怒合理嗎?」這一次,約拿終於將所有的憤怒發洩出來,神因此得以與他共同面對這些問題。
當然,回顧陳述也可以發生在一段好的經歷之後。那七十個人歡歡喜喜的回來,說:「主啊!因祢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路10:17) 他們滿心歡喜,即使是魔鬼也服了他們,但在這件事上,耶穌告誡他們,不要因鬼服了他們就歡喜,而要因他們的名被記錄在天上歡喜。
為什麼要作回顧陳述?
個人回顧陳述,在危機時刻或過渡期間對人特別有幫助,它有助個人結束人生的前一篇章,忘卻過去一段時間累積的「情緒包袱」。
以下三件事,是回顧陳述能幫助你作的事:
- 用語言表達:透過口述,你可以澄清並表達想法與感受。在與他人交談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並不喜歡自己所說的內容。
- 正常化:無論是在團隊中,或與某位了解你情況的人對話,你都可能會發現,無論你的想法和感受如何,你並不孤單。你會逐漸意識到擁有這類想法和感受是正常的,因為其他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 處境化:一個好的回顧陳述,可以幫助你將個人經歷融入生活的上下文。你可以將這些經歷,與生活中更早期的事件連結起來,看上帝如何使用它們為你的未來作準備。
你可能不像約拿那樣生氣,但你的經歷可能會讓你失望、受驚、沮喪、疲憊、情緒耗盡等。以下幾個問題將對你有所幫助。
你在哪一階段?
在創世記3:9,耶和華神呼喚園中的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神清楚知道那人在哪裡,那麼祂為什麼還要這樣問?神這麼做,是為了讓這個人親自表達他所處的位置——不是地理上的位置,而是心理及屬靈層面上的位置。請注意,這個人後來透過講述他所經歷的(聽到神的聲音)、他的感受(他害怕)以及他做了什麼(隱藏)來回答神的問題。
自問以下的基本(BASIC)問題:
- 行為上 Behaviorally
你做的了你想要做到的嗎? - 情感上 Affectively
你對自己的感覺和情緒滿意嗎? - 屬靈上 Spiritually
你與神的關係是否還在持續成長中? - 人際關係上 Interpersonally
你和你家人或同事的關係好嗎? - 認知上 Cognitively
你可以專注並有邏輯、清楚地思考嗎?
你完成了什麼?
神在創世記3:13問了園中的女人這問題:「妳做的是什麼事呢?」女人說:「那蛇引誘我,我就吃了。」和那人一樣,神當然也知道女人做了什麼,然而,祂想讓她親自說出來、承認她所做的。她這麼做了,但她也將責任推向蛇。若你曾經做壞事,上帝要的其實是悔改,而不是合理化或是投射行為(不自覺地把個人過失或不被社會認可的慾念加諸他人,藉以減輕內心擔憂)。
路加福音9:10記載,當使徒回來,他們將所做的事告訴耶穌。使徒們當時剛從第一次短宣任務回來,向耶穌報告他們所做的「好事」,耶穌同樣沒有阻止使徒向祂回報,因為讓門徒親口表達、親口說出來是好的,他們也應該聽到彼此必須報告的內容,以便瞭解個人所經歷的實屬正常。
在第一次長期跨文化宣教後,保羅和巴拿巴告訴差派他們的教會及其他教會,有關神藉他們所行的一切事,領外邦人歸主的事。(徒14:27;15:3)
你去過哪裡?
神的使者對夏甲說:「撒萊的使女夏甲,你從哪裡來?」夏甲說:「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創世記16:8) 天使並不是困惑於在沙漠中找到這位女子,也並不是簡單地想知道她來自哪個村莊。天使是想要夏甲瞭解她在情緒上的位置,而夏甲意識到了這一點,她說:「我從….逃出來。」有時,跨文化工人會逃離那些他們試圖幫助但卻虐待他們的人。事實上,通常那些你最幫助的人,到頭來會是傷你最重的人。
在你談論那個傷害以後,你可能會發現神有時要你甩掉腳上的灰塵後離開,但有時祂會說:「回到你主母那裡,服在她手下。」就如同天使告訴夏甲的。不論如何,神總是希望你親口用語言說出(或懺悔),並將其交託給祂。
當你正在思考自己去過哪裡時,請回想過去的種種事件,是如何在你一生的故事中上演。想想,上帝正如何使用這些事,帶領你成為祂想要你成為的人呢?
你要去哪裡?
當天使走向夏甲,問道:「你要往哪裡去?」夏甲其實根本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她只說:「我從我的主母撒萊面前逃出來。」(創世記16:8)然而,天使告訴夏甲她應該去哪裡以及她應該做什麼。夏甲聽從了。
使徒行傳15章最後記載,保羅向巴拿巴建議,要回到他們第一次參與跨文化服事時,曾拜訪的城鎮,看看這些信徒的轉變為何。保羅正在構思要帶誰去、去哪裡、做什麼。但如你所知,未來總是變幻莫測。他後來帶著西拉(Silas)去了歐洲,並建立更多的教會。
我們有必要思考我們未來的目標和計劃,但我們必須對上帝可能帶領我們的方向,保持開放態度。若祂希望我們在其他地方做其他事,祂會阻止我們做我們要做的事,並差派我們前往另一個地方,做不同的事。在使徒行傳16章,聖靈阻止保羅去特定的地方,並讓他看到他應該要去的地方。
神帶著你完成了什麼?
這個問題不是一個我們在聖經經文會發現的問題,但我們發現,回國述職的跨文化工作者在特定群體中會被問這個問題。
當保羅和巴拿巴結束第一次的跨文化服事,他們回到差派他們的教會,「報告了神所做的一切」。(使14:27)
在跨文化服事禾場上,神親自動工並改變當地人心。在新約中,希臘字「meta」被使用過數百次,它是「帶著(with)」的意思。就如同耶利米談到陶匠用粘土做的事一樣,我們需要意識到神帶著我們做了什麼。(不幸的是,一些現代翻譯已將“meta“翻譯為“透過“,但它基本上意味著“帶著”。)
當保羅和巴拿巴到達耶路撒冷,他們再次「報告了神所做的一切」(使徒行傳15:4)。 他們看到神的工作,並堅信任何人都可以因著恩典得救,即使沒有遵循所有的猶太習俗。
請注意,保羅和巴拿巴向他們的差派教會和總部的領袖們報告,但是他們沒有向他們在途中所拜訪的教會中的人們報告這些情況。有些事情最好只跟那些了解的人分享,他們了解神在其他文化中帶著他的同工一起完成了什麼。
休息一下!
最後,「休息」在「回顧陳述」中扮演重要角色,無論你已經渡過危機,或正在過渡時期中。
- 當使徒從第一次福音行動回來,他們將所做的事告訴耶穌,耶穌就帶他們暗暗的離開那裡,往一座城去。(路9:10)關於這段故事,馬可福音6:31的書卷指出,當門徒報告完所做的事,群眾們便湧向前來。他們忙到甚至沒有時間吃飯。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來,同我暗暗的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
- 同樣為了休息的緣故,當保羅和巴拿巴向派遣的教會報告之後,他們兩人「就在那裡同門徒住了多日。」(使徒行傳14:28)
在回顧陳述過程中,「休息」非常重要,這給予了正處於過渡期間或剛剛經歷危機後的你一些時間,獲得你需要的休息。今天這個世代,也如同新約時代,許多事情會出現,佔用你的時間。為了你自己的益處和神國度的益處,你需要將「到安靜的地方休息」列為優先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