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遣教会可以在许多方面支援他们的宣教士。宣教是教会事工的延伸,藉由差派和关怀宣教士,我们自己也就透过宣教士,向远在地极的人们传讲福音。在教会中,有人已经预备好被差派出去宣教,但是代表教会的我们,是否已经作好准备,支援他们一切所需呢?
如今,随着人们对宣教工作的参与与日俱增,差遣教会在这方面开始面临挑战。因为许多的教会正在向外差派宣教士,并且要对他们完全负责,在这种情况下,“肢体侍奉”的工作不仅是为了给宣教士们提供最基本的人道关怀,同时也是强调要装备差遣教会,使其在“肢体侍奉”方面的工作更加有果效。尽管差遣教会已经承担起支援宣教士的责任,但他们总是不能很明确这种责任的具体内容和付出方式。
“肢体关怀”是一个相当新的术语,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它中心的含义,就知道这并不能算是新的名词。肢体关怀简单来说就是关怀基督身体上的每一部分肢体。根据奥登奈尔(O’Donnell 1997:144)的定义,这些肢体包括教会差派出去宣教的工人。因此,就这种意义来说,“肢体关怀”并不是一种新的概念。它是实行自新约的教导。然而新的尝试则是要更有组织地发展全面性及可以维持的肢体关怀方式,以便支援跨文化宣教的基督徒工人们。
差遣教会可以在许多方面支援他们的宣教士。我们希望教会的成员能够真正认识到,宣教是教会事工的延伸,藉由差派和关怀宣教士,我们自己也就透过宣教士,向远在地极的人们传讲福音。正如赫尔(Herr 1987: 43)所说的那样:“宣教士是教会的延伸部分。”
在教会中,有人已经预备好被差派出去宣教,但是对代表教会的我们,是否已经作好准备,给他们所需要的支援呢?这种支援并不是从宣教士出发的时候才开始进行的,而是在一开始评估和选择宣教士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这是一种持续稳定的支援和参与,甚至要继续到宣教士从宣教的地方回来之后。为了使教会能够提供宣教士必要的支援,有两个方面是必须要做到的:1. 差遣教会应该明白宣教的阶段模式;2. 差遣教会中的宣教支援小组,应当在宣教士出发之前就建立起来。宣教支援小组的成员应该有坚定不移的心志,愿意委身关怀宣教士,并参与宣教士的生活和侍奉。
下面让我们更仔细探讨一下这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宣教阶段模式
差遣教会建立正确的肢体关怀策略,首先必须要了解宣教士生活的不同阶段和所面对的挑战。
1、宣教士出发前的阶段
宣教士出发之前的阶段包括四个方面:挑选、个人预备、差遣教会中宣教支援小组的成立,以及对宣教地区的情况介绍。简单地说,在挑选的过程中,会用问卷调查、推荐信及进行智力和心理测试来收集候选宣教士的资料。这样做的意图在于获得与候选人相关的资讯和建立其技能、性格和行为特点等方面的简介。
这些资料可以用来:
● 发现情绪方面的问题
● 发现性格问题
● 发现和定位个人发展的方向
● 协助生涯计划
● 决定候选人是否能够胜任某一特定的环境、文化或者岗位。
宣教士应当在属灵和心理方面作好预备,以及预备其他方面所需的技能。
当候选人的家庭被评估的时候,妻子和孩子也应当包括在内被评估。之后他们向教会的领导人说明所蒙受的呼召。经过祷告和讨论,其教会就可以决定接受候选人和他的家庭成为教会正式差派的宣教士。
在宣教士出发之前的阶段,教会应当建立并装备支援小组,并且让这个小组在教会内部开始运作。稍后,本文将对支援小组的问题作详细的说明。
还有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宣教士应当亲自前往,考察宣教地区的情况及自已在当地应扮演的角色,以便获得第一手的资讯。
2、宣教士宣教的阶段
进入宣教的阶段后,宣教士必须适应,融入新环境和新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很重要的是,来自差遣教会的宣教支援小组需要了解宣教士正在经历(文化的压力,语言的学习等等),才能够给予必要的支援。
宣教士必须让自己融入新的环境,例如,在所处的新文化里学习如何购物,知道在哪里可以买什么样的东西。这个阶段,每一件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在新环境中,办事的方式也截然不同,他必须要尽快学会,如何在这种陌生的外国文化中运作处理事情。宣教士一到达宣教地区,就应该尽快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化。
就好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宣教士所感受到或是观察的事物就像是刚出生的婴儿一般,他在身心都需要预备好来融入成为新环境的一部分。
通常发生的是新担任的宣教士—就像是新生儿–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机会融入当地文化。因为有太多的时间他是与也同住在宣教当地,来自自已国家的人在一起,和本地人相处的时间反而非常有限。于是,他的生活与本地文化反而隔绝,每个星期偶尔“出去”与当地人接触一下,然后很快又回到自己的文化圈子里,和自已同文化的人相处,以获得安全感。在早期宣教阶段,宣教士无法有效地与当地文化地建立关系。因此,这就使宣教士无法融入当地文化,也没有机会与当地人建立密切的朋友关系。
语言的学习过程,是不能够与当地文化和人际关系分开的。对于宣教士来说,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而不建立人际关系,这样做对宣教士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帮助。这就是为什么作为新的宣教士,应该在一开始就与当地人一起生活、敬拜、购物。新的宣教士必须要表现出愿意向当地的人们学习当地的文化的态度。
宣教士最好是全时间地学习当地语言和文化。要有好的学习效果是根据所学习的语言,以及宣教士是否是从正规语言学校里学习,等等因素来确定。一般的建议是,至少要花一年的时间在当地学习语言和文化。如果宣教士没有机会在第一年里就开始学习语言的话,那他以后学习语言的机会就不多了。因为他可能已经习惯于用其它方式与人沟通,例如依靠别人翻译。这样,他不需要学习语言就可以生存了。这就是为什么说,宣教士一开始就融入当地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许多情况下,宣教士在宣教过程中,自己的生命中得不到太多属灵的喂养。因为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总是不断地付出属灵的生命,甚至超过自己所得到的。因此,宣教士重视保持自己的属灵生命的健康状态是很重要的。为了能够在这方面帮助宣教士,属灵的关怀必须注重下列几个方面:属灵的争战、教牧关怀、保持属灵生命的必要装备、宣教士彼此关怀的方式。
对宣教士个人的关怀包括身体、情感心理和个人发展几个方面。就像每个人都会持续有属于个人发展的需要一样,宣教士个人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因此必须给他们创造这样的机会。定期听取宣教士的汇报,对于支援宣教士的个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当宣教士的事工建立好了也开始成长时,他的事工就会出现明确的需要。他可能需要圣经和其他资源的供应,像是一些资料或是影片投影机等设备。或许,宣教士本人觉得自己需要在某些特定的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培训和装备。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宣教后,随着工作的发展或者情况的改变,宣教士的侍奉可能会有所变动。因此,宣教士在侍奉方面的所需也会跟着变化。
对于带职侍奉的宣教士来说,为他们提供“职业性关怀”是特别重要的。支援小组可以为这些带职侍奉者提供实际的帮助,例如所需的材料和资源。支援小组也可以到宣教地区拜访这些带职侍奉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支援。
总之,在宣教阶段,作为差遣教会的支援小组必须要不断地发展和拓展肢体关怀的策略,以满足宣教士们的需要。如果教会支援的小组自已无法提供宣教士所需要的支援,那么就应该找到其他的办法和途径来解决。例如,如果支援小组不能前去考察宣教地区,或者在宣教当地没有专业的人可以给予必要肢体关怀的话,就应该寻求其它已经在当地地区有运作的机构,代表这些宣教士请他们协助帮忙,让他们为这些宣教士提供关怀。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与宣教士们保持联系,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宣教地区的宣教士提供关怀,最好的办法是定期从教会派出成员去看望他们。如果宣教士们知道来自教会的支持者事实上很清楚他们所事奉当地的情形,并且能够认识一些他们正在宣教的对象,那么这将非常有利于促进宣教士和教会之间的相互信任。当我们差遣这些宣教士出去时,我们不单单只在他们宣教之前提供关怀,也要在当他们在宣教地区时以及从宣教地区返回时给予关怀。
3、宣教士回国的阶段
宣教士回国可能是暂时的休息,也可能是永久性的定居。不论是哪种情况,宣教士们都需要合适的关怀,而作为差遣教会,应该担负起关怀这些回国宣教士的责任。太空人说,航太飞行最危险的阶段不是进入预定运行的轨道,而是返回地球大气层的过程中。同样地,当宣教士回到离开多年的家乡后,这一阶段也会成为他的跨文化生活经历中最困难的时期。这一阶段是不可忽视,也是不可轻视的。无论宣教士是回国休假一段时间,还是由于某种原因提前回国定居,或者是退休,都同样面对这一问题。这种回国生活总是伴随着“回国文化的冲击”,如果缺乏智慧和关注来对待他们的话,那么宣教士所受到属灵的伤害可能需要许多年才能使他重新回到最理想的属灵状态。你很可能甚至遇见有些宣教士受到如此的伤害,而他自已本身以为他可能是永远都不能痊愈的!因此,差派一名宣教士出去,是需要担负许多沉重的责任。
回国阶段对于宣教士来说,通常是非常困难和压力沉重的时期,当他竭力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已经回到家乡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他可能永远也不会回到宣教的地区了。这时,宣教士所经历的是一种忧伤的过程。
对于许多人来说,“回家”反而是一种困难的经历,因为他们没有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回到家”了。许多情况下,宣教士觉得家乡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家乡,而宣教的地方反而更有“家”的感觉(法赛特的见解Fawcett, 1999: 41)。很多时候,宣教士在自己的家乡反而像是个陌生人一样。
宣教士的差派和返回并不是一件新事物。圣经中早已有这样的例子。
宣教士差派的例子:使徒行传13:2-3
“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
宣教士返回的例子:使徒行传14:26-28;
“从亚大利坐船,往安提阿去。当初他们被众人所托,蒙上帝之恩,要办现在所作之工,就是在这地方。到了那里,聚了会众,就述说上帝借他们所行的一切事,并上帝怎样为外邦人开了通道的门。二人就在那里同门徒住了多日。”
使徒行传15:35:“但保罗和巴拿巴仍住在安提阿,和许多别人一同教训人,传主的道。”
根据皮若罗Pirolo(2000:23)的见解,在这几节经文中让我们学习到宣教士重新返回的五个要点:
1. 他们完成了任务
2. 他们回到差派他们的教会
3. 他们受到教会的热情接待
4. 他们述说上帝透过他们所行的一切事情
5. 他们回到教后重新开始工作
即使宣教士回国的时间可能很短,他还是必须去适应自己家乡的文化。因为在宣教地区的生活和工作已经改变了宣教士和他的做事方式。回国休假让宣教士有机会看望他的支持者们,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然而,宣教士的整个休假不仅仅是让他有机会分享、汇报工作,也是必须要让他有时间得到充分的休息。
还有许多情况是,宣教士回国永久定居,回到差派他的教会。回国的阶段对于宣教士来说,通常是艰难而压力沉重的时期,这时候差遣教会对宣教士的帮助是至关重要的。在很多情况下,宣教士本人和教会都没有对这一阶段作好准备。通常宣教士回国后,教会就不再认为应该对他继续负责任。还有一种情况是,教会愿意帮助宣教士,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关怀和提供他们在回国期间的需要。
宣教士从宣教地区返国的理由并不都是负面的,因此他们提早回国也不能被视为是一种失败。 “有的时候,宣教士最好是离开宣教地区,这也可能是出自上帝的旨意。因为上帝有可能让一个人在宣教侍奉中,得到性格和技能方面的塑造和培养。之后,上帝可能会交付这人一个新的使命,而这使命是在他自已的国家进行的。有的时候,宣教士有必要离开宣教地区,这样,本地的教会才有机会得到独立发展。”(泰勒:1997:7 )
圣经告诉我们,在保罗第一次宣教旅程结束的时候,保罗和巴拿巴回到他们的母会—安提阿教会。“这就是他们被众人所托,蒙上帝之恩,要办现在所作之工”的地方(使徒行传14:26)那时候,他们已经完成了上帝差派他们建立教会的事工,根据上帝的旨意,他们回到家乡的教会,并“和门徒们一起住了多日”。 (使徒行传14:28)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在宣教士回国阶段,应该对他们提供怎样的支援和关怀。
第二部分、差遣教会的宣教支援小组
罗马书10:13-15:“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若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讯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这是上帝的旨意。但是从罗马书的这几节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得救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好像盖楼房,一层层地垒起来。
得救 |
呼唤主名 |
相信上帝 |
听到福音 |
传讲福音 |
差派宣教士 |
可以看到,在这个图表中,最基层的是“差派宣教士”。也就是说,整个得救的过程都是从差派宣教士开始。希腊语中“被差派的人”就是“使徒”,意思是“宣教士”。
如今,在宣教领域中最大的需求不是没有足够的宣教士。事实上,有许多人都准备好去宣教,还有更多的人正在准备。而主要的问题是要有足够的差遣机构!我们需要足够的差派机构,全面地支援那些出去宣传福音的人们,不论是在近处的还是在遥远的外国。这些支援不仅包括金钱的支援,还包括各个方面的关怀和支援。
对宣教士的全方位支援,完全取决于差派他们的教会。在新约中,我们看到,教会是宣教的基础(使徒行传13:2-3)。作为宣教士的保罗和巴拿巴回去后,向差派他们的教会汇报工作(徒14:27-28)。不仅如此,差遣教会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能够提供一位宣教士绝大部分的需要。
宣教士在巨大的压力下生活。他们常常处于不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说,他们常常得到的是不太理想的支援和关怀。因为他们总是在前线和黑暗的权势厮杀,所以经常处于属灵的严重攻击中。除非差派他们的教会能够完全承担起支援他们的责任,否则他们是无法长时期地立足在宣教前线。
藉由我们对宣教士的支援,以及对他们各个方面需要的满足,宣教士就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从而更加有效地从事上帝呼召的工作。毕竟,这并不是他们从事自己的事工,乃是我们共同的事工。他们或许只是上帝国度的“步兵”,但是那些支援他们的机构,却好比是上帝强大的军队。在上帝的国度里,我们都是同等的参与者。
有一种方式可以确保宣教士能够被全面的关怀,那就是在差遣教会中,让支援小组的每个人负责某一方面的肢体关怀。然后,由教会中负责宣教支援工作的联络人,将各方面的努力汇集起来。这个联络人在教会联络网中代表宣教士的家庭。按照这种方式,一个有效运作的差遣教会支援小组,就能够全方位地支援宣教士,作为教会的延伸部分,从而让宣教士能够完成教会所交付的使命。
下面这个图形,是对差遣教会的宣教支援小组的形象描绘:
对于宣教支援的事工来说,最困难的事情是,怎样让教会的成员能够全心参与对宣教士的支援。下面有几种方式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在教会安排戏剧的表演,让教会成员看到教会宣教的工作,以及宣教士在海外的情况和事工。
2. 举行一次考试,测验教会成员关于宣教士所在的国家、文化、种族等方面的知识。这或许对年轻人有吸引力。
3. 聚会小组可以选择负责支援一位宣教士(单身或是一个家庭)。
差遣教会宣教支援小组的内部分工
前面我们提到过,教会中宣教支援小组中的每个成员,要专门负责对宣教士的某项或是每一部分的支援。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支援小组的内部,需要那些方面的具体分工。这些分工可多可少是完全根据特定宣教士的需要。在探讨完“支援和关怀”的每个具体方面之后,我们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办法,用以抛砖引玉。
鼓励士气
鼓励宣教士的士气是整个支援关怀体系的基础。因此,这并不能视为独立的支援关怀的一个方面,而是属于每个关怀方面的一部分。
“士气”是属于军事方面的用语。意思是“鼓励士兵忍受劳累和危险,特别是鼓励在战争中的部队”(何亚德和斯巴克的见解Hayward & Sparkes, 1982: 747)。在宣教领域中,鼓励士气的意思是,鼓励那些正在经历激烈的属灵争战的宣教士,让他们因着我们的支援而受到鼓励。在哥林多后书7:4-7,13中,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中,为我们提供了好的例子。
“我大大地放胆,向你们说话;我因你们多多夸口,满得安慰;我们在一切患难中分外地快乐。我们从前就是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上帝,借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不但借着他来,也借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们,因他把你们的想念、哀恸,和向我的热心,都告诉了我,叫我更加欢喜。”
“故此我们得了安慰。并且在安慰之中,因你们众人使提多心里畅快欢喜,我们就更加欢喜了。”
保罗当时非常沮丧、疲惫,他的内心惧怕,外有争战。但是由于哥林多的教会鼓励了提多,并且因此保罗也从提多那里得到了安慰和鼓励,于是保罗的心里就感到欢喜舒畅。士气的鼓励就是这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在差遣教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参与这方面的支援,因为每个人都能对宣教士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做一些鼓励的事情。甚至简单到只是说一句:“上帝赐福你!我们和你一样为你所参与的宣教侍奉感到兴奋。”这就是爱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保罗对腓利门说:“兄弟啊,我为你的爱心,大有快乐,大得安慰,因为圣徒的心从你得了畅快。”(腓利门书1:7)
可以看到,不仅保罗被腓利门的爱所鼓励,对那些圣徒们,也就是其他的基督徒来说,同样地也受到了鼓励。
士气的鼓励不仅仅应该来自差遣教会内部的个人。教会整体而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打击宣教士的士气。这些鼓励或打击是你的宣教士能够感受到的态度,也可能是你所做的事情。在差派宣教士的时候,即使是按手在他们的头上祷告,他们也能感受到莫大的鼓励。
另一方面来说,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方式,都能打击宣教士的情绪和士气。其中一种态度就是:“为什么你要在那里宣教?为什么不在这里?”
在教会中,有一方面士气鼓舞的工作常常被忽略,那就是不识“千里马”。所谓“千里马”,就是那些有恩赐的宣教士和被圣灵装备好的宣教士。在任何健全基督教会的身体中,会有一些具有恩赐的宣教士。但是,他们常常没有机会,来发现他们的恩赐或者成为宣教士来运用他们的恩赐。因此,主动发现并识别那些“千里马”,是教会领袖们的责任。
要注意的是,作为有恩赐的宣教士,并不是只能在国外从事宣教工作。有时候,他也能够牧养差派他的教会,将跨文化宣教的经验和见识用来带领、建造教会。 (例如,保罗就是一个例子。参看使徒行传14:27-28)
鼓励士气的实用性原则
1. 透过个人之间的谈话和沟通,来鼓励你们的宣教士。说几句这样的话:“愿主赐福你。”或者“我们分享你的喜乐并为你祷告”。宣教士就会受到极大的鼓励。
2. 把自己的需代祷的事项告诉你的宣教士。要记住,你所支援的宣教士也希望能为你祷告。
3. 要让你们的宣教士觉得自己是教会的一部分。要常常告诉他教会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4. 到宣教士所宣教的地区探访,然后回到教会反馈及分享。
5. 为你们的宣教士订阅一些杂志。像《时代》周刊报导新闻的杂志,会让宣教士了解世界动向。还有像是《读者文摘》杂志,都是非常好的。你可以征求不同的人来帮助你订阅这些杂志。
1、教牧支援
最重要的士气鼓舞方式,就是提供宣教士所需要的教牧咨询,让他能够有属灵的成长。教牧支援的目的在于,确保宣教士(及其家庭,若是已婚的话)有属灵的发展和长进。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促使宣教士与其他基督徒建立必要的团契,使他能够有时间及机会学习上帝的话语,有属灵上的成长。宣教士之所以提前回国的其中之一因素就是,他们没有定期来到主的面前安静寻求神。
任何有教牧恩赐的人,都可以承担教牧咨询方面的职责。这样的人不一定要有神学学位,但他一定要有一颗愿意帮助别人的心。巴拿巴就是这样的人。这或许是他和保罗两人起初一起被差派出去的原因。
要记住,你们的宣教士也是人—他的家人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必须要得到关怀和照顾。同时,也不要忘记宣教士子女们的属灵需要。
教牧支援的实用性原则
1. 与宣教士分享主在你生命里所做的一切。例如,你可以说:“这就是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在灵修安静思想的时候主对我所说的。”或者说:“这就是今天的讲道/圣经学习/小聚会所带给我的感动。”
2. 宣教士总是不断地给出,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定期的属灵灌输。他们介绍一些好的文章、书籍和网站,帮助他们获得属灵的造就。
3. 鼓励一些人透过电子邮件,和宣教士一起的查经小组(如果宣教士不是在政治或宗教敏感的地区工作的话)。
4. 如果在同一个宣教地区还有别的宣教士,就应该鼓励你们的宣教士和他们建立团契。你们也应该和那些宣教士建立信任的关系,这样你们就能从他们那里,听到有关你们宣教士的情况。这并不是为了“监视”宣教士,而是从宣教地区获得第一手的讯息。你们也不用正式地向那些宣教士寻问他们的近况。如果你们和他们建立了正面的关系,有必要的时候他们就会与你们沟通。
2、宣教工作的支援
宣教的目的是带领人们归向基督,训练耶稣的门徒,教导他们遵守耶稣基督的命令和要求。但是跨越文化进行门徒培训,是主耶稣最高的指示。宣教士应当帮助新的信徒有智慧地将上帝的真理运用在他们自已的文化当中,而不是复制西方或东方的基督教。
这就是为什么要给你们的宣教士在事工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援,因为这样能够帮助他实现宣教的任务及目标。要尽量收集有关你们宣教士事工的消息。要思考下列的问题:你们怎样支援他?他是否有可以应用的门徒培训资料?在宣教地区是否有其他人或是参与相似事工的宣教士可以支援他?你们的宣教士是否与其它的宣教机构一起同工?在宣教工作的支援方面,宣教士、差遣教会和宣教机构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有关支援宣教事工的实用性原则
在宣教士回国探望的时期,要确保宣教士获得必要的培训及为未来的事工得到装备。
3、对宣教士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的支援
支援宣教士衣食住行等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基本需要,正是在基督的身体里彼此关怀的表现。哥林多前书12:24-25告诉我们:“…但上帝搭配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欠缺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照顾。”
差遣教会的支援小组可以为宣教士做许多实际的事情。事实上,如果宣教士知道,教会的支援小组在替他料理许多生活的事情,他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鼓舞。因为这些小事情常常会让生活变得艰难。下面列举的是一些可以帮助宣教士做的实际事情。但这只是一些例子可供你加以思考。
关于支援宣教士基本需要的实用性原则
1. 宣教事工方面的需要
1.1. 询问宣教士需要怎样的宣教资源:圣经、学习材料、影片放映机,等等。
1.2. 帮助宣教士购买和运送所需资源到该宣教地区。 (在一些情况下,最好是在当地购买圣经。如果是这样,只需把购买圣经的钱转寄给宣教士就可以了。)
2. 家庭方面的需要
2.1. 如果宣教士的孩子们是在家里上课,那么你可以作为一个联络人,到相关学校和教育部门索取相关的教学教材及教具。
2.2. 如果宣教士的孩子是在寄宿学校或者大学,那么应该找一个家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家。
2.3. 找适合的人去看望或者照顾宣教士年迈的父母。
2.4. 如果宣教士不幸去世了,应该有人能够收养他们的孩子。
2.5. 还可以定期给宣教士的孩子们找一些儿童录影带和书籍。
2.6. 想办法知道宣教士最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基督教音乐以外的),然后寄一些CD或是卡带给他。
2.7. 了解宣教士最喜欢什么样的杂志(非基督教杂志),然后寄一些给他。
3. 医疗方面的需要
3.1. 指定某人帮助你的宣教士准备一个好的医疗急救箱,同时让他成为宣教士的医疗顾问。
3.2. 鼓励宣教士购买医疗保险。许多时候,宣教士挣扎有困难是因为急诊或者住院要花费许多钱。
4. 物质方面的需要
4.1. 这方面的帮助包括,将宣教士和携带的行李运送到宣教地区。
4.2. 还可以帮助宣教士储藏那些他没有要变卖或是带走的东西等。
4.3. 还可以把一些必要的用品寄给宣教士。
4、祷告方面的支援
藤森(Tennyson)说过:“祷告所成就的事情,远远超过你所梦想的。”奥古斯丁也说过:“如果不依靠上帝,我们就什么也不能做。但是如果不透过我们,上帝也不会去做。”
有时候,如果我们不祷告,上帝就不会让我们成功–因为我们就会认为是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在上帝的主权下,祂选择让我们在祂的国度里成为祂的同工。上帝让我们藉由祷告使我们有机会参与他的工作,同时也得到他的赐福。
祷告并不是祈求上帝做一些祂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是强迫上帝做事。相反的,我们祷告是为了颂扬基督胜过魔鬼撒旦的荣耀。祷告是与宇宙万物创造者的一种有效的、热烈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合乎他旨意的,而祂的旨意控制着世界所有事物的平衡。
保罗在以弗所书6章中谈到属灵的争战,他清楚地强调能保护我们的盔甲。但是他提到了用来进攻的武器主要有两种:“圣灵的宝–也就是上帝的话”和祷告。 (皮若罗Pirolo,1991:96)
“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为众圣徒祈求。”以弗所书6:18
我们可以从宣教士那里知道他们祷告的需求,然后告诉教会。如果我们透过照片和故事等方式,将有关宣教士最新的、有趣的清息传递给教会,人们就会为宣教士恒切祷告。这就是为什么教会中需要一位有创意的人来做这些事情。如果宣教士是在敏感的地区从事宣教工作,那么在和宣教士或是教会分享一些事情时就要额外地小心。
关于祷告支援的实用性原则
1. 为每个宣教士的家庭具体地祷告—不仅是为整个家庭祷告,也要为每个家庭成员具体地祷告。
2. 设立“宣教月”或“宣教周”,在所有家庭小组聚会时为宣教士祷告。
3. 向所差遣的教会宣布特定的代祷事项,例如健康问题,事工的困难等等。
4. 鼓励个人和家庭在家里也为宣教士及其家庭祷告。
5. 为你的宣教设身处地的著想。当你孤独的时候,为宣教士能够面对孤独来祷告;当你受到伤害的时候,为宣教士能处理受到伤害的感受来祷告;当你受到鼓舞的时候,为宣教士的成功而感到喜乐。
6. 用吸引人的资讯、地图、照片、故事和游戏,将整个为宣教士祷告的聚会活跃起来。要富有创造性!
5、沟通方面的支援
我们不仅要为宣教士祷告,而且还要写信告诉他们,我们正在为他们祷告,以及祷告的内容是什么。对于宣教士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宣教士可以反覆地阅读你的来信,每读一遍都得到祝福。
沟通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方式。把沟通的责任全部交给宣教士是不公平的。我们应该努力与宣教士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及他们工作所面临的处境。这表示你要尽力得到宣教士所服侍的地方正在发生,真实、第一手的消息。最好的方式是,你亲自前往宣教士那里,或者你从教会里差派人前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宣教士有必要定期和教会中的宣教支援小组保持联系和沟通。这种双向的沟通方式应当建立起来,并且要得到长期的维持。
还有许多其他具体的方式也可以与宣教士联络沟通。例如用录音磁带把问候和鼓励的话语录上,然后寄给宣教士,或者是照片、电子邮件、包裹等。
另外有一点也是重要的,那就是作为教会中的宣教支援小组,应当了解宣教士所在的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还应当把这个国家的文化、民族、以及未接受福音的群体情况,都分享给宣教支援小组的成员,让他们了解。
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联络沟通方式是,宣教士要定期寄出有关自己情况的书信。更新通讯名单,以确保良好、畅通的沟通管道。
有关交流沟通支援方面的实用性原则
1. 定期与宣教士交流沟通。让他知道你为他祷告。
2. 散布宣教士寄来的最新消息的书信。
3. 确保宣教士的通讯地址及时更新。
4. 到宣教地区看望宣教士。让教会中负责宣教的人员,包括教会的负责人,要定期前往宣教地区鼓励宣教士,确保双方都能够获得第一手的资讯。
5. 照一些在家乡中所发生有趣的活动的相片,然后寄给你的宣教士。同样地,也让宣教士照一些关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相片,寄给教会的人。
6. 记住宣教士和他们孩子的生日,以及宣教士的结婚纪念日。
7. 送一些信纸、笔或者信封邮票给教会的人,鼓励他们给宣教士写信。
8. 鼓励教会资助宣教士一笔钱,专门让宣教士在宣教地区时可以用来给家人和朋友打电话。
9. 确保你们的宣教士有最新的教会成员通讯录。
10. 制作宣教士们的通讯录,及记载宣教士的个人资料,例如生日、结婚纪念日、兴趣爱好、定期的祷告需要,将这些通讯录发给教会里的成员。
11. 鼓励教会中的商人在国外经商的时候,前去看望你们的宣教士。
6、经济支援
提到支援时,大家最常想到的是经济上的支援。事实上,当你一提到对宣教士的支援时,大部分人会立刻联想到“钱与祷告”。
对于宣教士来说,没有什么要比经济上的困难再令人气馁沮丧了。我们应该在经济方面强有力地支援宣教士,让经济的问题不是他们挣扎的地方,乃是因为有足够的供应而得胜利。
宣教士通常都不会直接告诉别人他们的经济困境。因此,作为差派的教会,有责任根据宣教士所在的地区情况,了解及计算宣教士在当地的生活费的所需,知道宣教士需要多少钱可以维持生计。
经济支援的一个关键方式是募集资金。有“101种募集宣教资金的办法”可以参考。在这里,我们不对此作详细探讨。事实上,如果我们重视十一奉献,就不需要什么募集资金的策略。这并不是说,募集资金的策略是不妥当的。真正需要的是让基督徒们真正关心世界宣教的使命,他们就会过着更为简单的生活方式,以便为天国的事业奉献更多的资金。这并不是说,你要像一个乞丐一样生活。而是说,有时候,如果你购买一些便宜的东西,将节省的钱捐赠给宣教士,那么我们的宣教士就不会像乞丐一样生活。换句话说,要避免挥霍浪费的虚荣生活。
对宣教事业的经济支援方式有许多,不仅仅是募集资金。管理资金、安排好银行方面的事务、注意外汇兑换、以及在祖国和宣教国纳税,还有借租房子给宣教士住,等等繁琐的事务,都可以由教会代替宣教士处理。
经济支援需要宣教士和差遣教会双方的彼此信任。
经济支援方面的实用性原则
1. 鼓励人们针对某项特定的宣教事工捐赠资金,鼓励人们具有奉献精神,捐赠超过十分之一的资金。尽管宣教士可能由他自已的工作赚取工资来维持生计,但是他的收入可能不够,或许他个人和事工需要额外的花费。
2. 要定期询问宣教士的经济情况。
3. 每年一度,教会要和宣教士一起讨论个人及事工的预算。这样的预算会让差遣教会的成员和宣教士本身,对宣教的总体花费有所了解。下列的花费细项必须要列入预算。根据宣教士的情况,这些细项可能会因为宣教士的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每月花费:
交通费
食宿费用
水电费
电话、传真和电子邮件
个人用品(食物、衣服,等)
补贴/保险
医疗计划
年度花费:
回国休假的旅费
额外的休假费用,不包括在每个月的基本花费:
休假安排和花费
缴纳税
汽车的使用和维修
4. 要让宣教士参与承担一些医疗和补贴费用。
7、职业性的支援
如今,对带职宣教士的支援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带职宣教就是宣教士一方面从事社会职业,同时也从事宣教事业。这需要有见证,证明主赐给了这样的带职宣教机会。在一些政治和宗教不自由的国家,这种宣教士的工作方式是非常实用的。
宣教士可以从事许多种职业,例如教师、工程师、医生、农场工人、商人、护士,等等。这一类的带职宣教士往往需要一个同行业的团队,来帮助他从事职业工作。例如,如果他是一位工程师,就需要相关的技术资讯。这样,在家乡的教会中,就可以有一些工程师组织起来,帮助宣教士及时获得相关的技术资讯,或者,全方位地支援他的职业工作。作教师职业的宣教士,可能需要有关课程的资讯,或者需要一些教学材料。那么,在中国的的一些基督徒教师们就可以出手相助。这样的职业性支援小组,可以称为“兴趣爱好”小组。
关于职业性支援的实用性原则:
1. 在中国的专家可以组成“兴趣爱好小组”,为海外那些宣教士提供咨询。例如,在农业方面和教育方面。这种专家小组,可以由来自许多宣教机构的人员组成。
2. 可以让一位和宣教士同行业的人,充当宣教士和兴趣爱好小组之间的联络人。
3. 有关专家可以前往宣教地区,提供短期的协助,例如,建筑专案。
8、宣教回国阶段的支援
通常,宣教士在回国期间,人们认为他已经脱离了宣教工作,同时也认为教会不再有继续支援他的责任。在某些情况下,宣教士回国期间仍然继续得到支援,但是这些支援的人并没有预备好或者知道如何给予其宣教士必要的关怀和陪伴。许多情况下,宣教士本身也没有准备好面对回国后所随之而来的需求。
宣教士回国不是单纯地回到所熟悉及旧有的环境而已。宣教士所要面对的是生活中许多方面的改变:自己自身的改变、家庭和朋友的改变、祖国和家乡的改变。这些变化以及伴随需要调适的地方,可能会导致宣教士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这个阶段,宣教士需要特别的关怀,以及具体详细的指导。
对于宣教士和他的支持者来说,都需要明白,在回国期间,宣教士会有怎样的感受,会面临怎样的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宣教士可能会面对以下的情况并不感意外:孤独、罪恶感、属灵的重新评估、健康问题。一些宣教士甚至想立刻返回宣教地区。这时,我们必要有智慧地提醒宣教士,寻问他“在此时,这样的决定是否来自上帝的旨意,或者是他应该在这段时间里先好好休息,重新调整一下。”
回国的时间长短没有什么限制。可以从六个月到两年,甚至更长。然而最重要的是,宣教士必须走向自我整合的正轨,从而实现回国的真正目的。当宣教士经历了个人的改变之后,在侍奉中、教会中和社会中找到了自己新的角色和位置,那么,整合的过程就完成了。当宣教士退休回国后,整合的过程能够使他保持忙碌而有意义的生活,并且还能发现自己在教会和社会中,仍然可以扮演一定的角色。
宣教士有丰富的宣教经验,这一点是不可忽略的,并且应该用来有效地服务他的教会。
关于在回国阶段支援宣教士的实用性原则
回国阶段的支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 支援的预备阶段
2. 迎接宣教士到达的阶段
3. 跟进关怀的阶段
1. 支援的预备阶段
1) 为宣教士的回国作准备
a) 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在宣教士回国之前三、四个月,就开始和宣教士讨论回国会面临的过程,作好回国阶段的支援准备工作。负责和宣教士磋商的人,自己必须有宣教回国的经验。如果无法做到与宣教士进行口头协商,那么要确定宣教士有说明回国的所会面对的过程的书面资料。
b) 提供宣教士一些可供孩子选择的学校,以及就业机会的资讯。
2) 家庭教会宣教支援小组的准备工作
a) 在宣教士回国之前3个月,请教一位有回国经验的宣教士,向支援小组讲解宣教士回国阶段的情况。后续的会议针对有关回国阶段支援的资料,加以讨论。
b) 制定一份行动计划,提供宣教士回国后的紧急需要。其中包括:休假食宿、交通、娱乐、财务,以及宣教士孩子们的学校教育。
2. 迎接宣教士到达的阶段
1) 要让你们的宣教士感到自己是特别的。到机场或是他家热烈欢迎他。
2) 首先,要确定宣教士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要立刻为他立即的生活所需作好安排,在最初几天要确保供应宣教士在交通、基本生活采购、以及卫生用品等方面的需要。如果他还没有来得及兑换外币,应该提供他一些的现金。
3) 确保差遣教会事先理解,宣教士首先应该有休息的时间,无法参加会议。要安排一个人负责与宣教士定期保持联络,随时知道宣教士及其家庭有什么其他方面的需要。
3. 跟进关怀的阶段
当宣教士休息好了以后,跟进阶段的关怀就开始了。其中包括五个方面:
1) 实际的帮助—交通、财务的处理、医疗咨询。
2) 听取汇报—要安排一个轻松而非正式的机会,让宣教士讲述他的宣教经历。注意:这不是正式的工作汇报。
3) 与家庭聚会小组的交流—安排正式或非正式的机会,让宣教士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经历。
4) 特别的关怀—留意宣教士在某些问题方面所需要专业性的关怀。例如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婚姻的问题,以及孩子们无法适应新环境的问题。
5) 长时间的跟进关怀—要有耐心。回国适应是一个过程并不是几天内就可以适应的。不要几个月之后,就把宣教士忘记了。要定期看望宣教士,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差遣教会的联络人
好了,在本文即将结束之际,我还要有些说明。在教会中,必须要有一个人,来全面负责宣教士的支援工作及他/她所扮演的角色。这个人必须要让教会中的每个人都明白,他(她)在宣教支援小组内扮演怎样的角色和职责。这个全面负责的人应该照顾满足宣教士的需要,并且在教会生活和会议中全面代表这位宣教士。这位负责的人是宣教士和教会之间很重要的联系。
全面应用和实践
你可以想像,如果每位被差派出去的宣教士,背后都有这样一个健康运作并全面支援他的差遣教会,那么宣教士可以更有效率及更佳管理所拥有的资源,来达成宣教的工作。此外,那些在差遣教会中不能前往非洲和中东地区宣教的弟兄姐妹,便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及恩赐,也一同参与上帝国度的事工,将“福音传到地极”。这样,他们对宣教的事工会抱持着前所未有的热情。
到最后一切都是关乎着肢体的生命–我们都是在主基督的统领之下。许多宣教士回国后,他们最大的需要是真挚的团契和了解。他们需要真诚的弟兄姐妹和他们真挚地相处。如果一个教会能够全面支援宣教士,就像是宣教士的亲密团契–耶稣身体的一部分,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事情呢?
让我们共同努力,在教会中实现这样的目标吧!
每个方面的宣教士支援工作,可以由一个人或者两、三个人来负责。同样的,一个人承担多方面的工作职责也是可行的。然而,重要的是,所有担任的人员必须要能够在团队中一起同工。
因此,团队成员常常一起相处,建立关系是很重要的。例如,一起吃饭是彼此交往简单而方便的办法。如果可能的话,支援小组的成员们应当在宣教士出发前,彼此之间就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总结
如今,教会所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差派更多的宣教士,而是确保宣教士们从宣教前的预备阶段,直到宣教回国阶段的期间,都受到有效的关怀和支援。
问答题:
1. 例出你的教会在差派和关怀宣教士方面所面对的挑战和困难。目前有哪些是主要的困难?
2. 请列举一些具体实际的办法,让你的教会成员能够参与宣教士支援工作。
3. 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可以用来从事宣教士的支援工作?怎样改进这样的宣教士支援工作?
4. 你的教会如何关怀回国的宣教士?这方面的工作怎样才能得到改进?
5. 你的教会能够提供哪些资源,可以用来提高你所处的地区或国家在“肢体关怀”事工的发展?
参考书目:
1. Fawcett, G. (1999) Ad-mission. The Briefing and Debriefing of Teams of Missionaries and Aid Workers, Great Britain, Youth With A Mission, Highfield Oval, Harpenden, Herts AL5 4BX.
2. Hayward, AL & Sparkes, JJ (1982) The Concise English Dictionary. Omega Books, London.
3. Herr, G. (1987) Doing your job? Does your church care? Evangelical Missions Quarterly, Vol.23, No.1, 42-45.
4. O’Donnell, Kelly . (1997). Member care in missions: Global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Theology, 25, 143-154.
5. Parrinder, G. (1990) A Dictionary of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Quotations. Routledge, London.
6. Pirolo, N . (1991) Serving as Senders. Emmaus Road, International, San Diego.
7. Pirolo, N. (2000) The Reentry Team − Caring for your returning missionaries. Emmaus Road, International, San Diego.
8. Taylor, WD (1997) Introduction: Examining the Iceberg Called Attrition. In WD Taylor (Ed.) Too Valuable to lose: Explor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missionary attrition. Pasade na, CA, William Carey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