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在亞洲的宣教士被逐離境。去年夏天,我聽聞土耳其和印度不容許宣教士重返當地。當你遇上這些被逐的宣教士,你會跟他們說什麼?你會怎樣服事他們?
你可以先了解以下事情:
(一) 我們失去了什麼
我的支持者聽到我離開了亞洲,不能回去,他跟我說:「這裡也有很多未信的人需要你傳福音給他們。」我感到他不明白離開亞洲對我來說是失去了什麼。
當宣教士被逐出事奉工場,他們不只失去朝九晚五的工作。實際情況比較像喪偶(但未至於那麼悲慘)。你不會對一個剛喪偶的寡婦說:「外面還有許多單身男士,你可以跟他們約會,甚至結婚。」寡婦失去的不是任何一位男士;她失去所愛的人,而那人也愛她。她失去了一個朋友、一段長久的關係、一起到老的夢想,甚或是事工伙伴。
被逐出工場的意思是:
- 失去了與許多人的關係,這些是我們傾出生命去建立的。有些人差不多就要信主,有些信徒的生命仍在培育,部分人更猶如我們的孩子。忽然間,我們被隔絕了。我們不能跟他們傾談,連道別都沒有,免得他們因而身陷險境。
- 失去一同分享極大快樂和深層悲傷的朋友(隊工和當地同工),他們熟悉我們的潛能和優點,在我們疑惑的時候給予鼓勵;他們也熟悉我們的軟弱,但依然愛我們。
- 失去完成事工的夢想。一個被迫腰斬的項目,猶如建築了一半的城市。我們不曉得它會變成怎樣,會不會有其他人完成它,抑或任由它漸漸朽壞,埋藏在沙漠之中?
- 在財務上的損失,包括失去了工場上相對穩定的工作和居所(被逐後要遷往臨時的居所又沒有工作)、生意和資產等,甚至包括書籍和小孩鍾愛的玩具。有些人更會損失了支持者的奉獻而感到內疚。
(二) 宣教士對於被逐的不同反應
有些人看似堅強,較別人更迅速地復原。但這不表示他們有著比別人更強的信心。被逐的宣教士的反應會受到不同因素影響,包括被逐時的健康狀況(身體、情緒或關係上等)、內在的復原力、過去的創傷、人生經歷、在工場的年日等等。
(三) 有人以為單身人士較帶著孩子的夫婦更容易接受被逐的事情
確實帶著孩子的家長不但要面對個人的適應,也要協助小孩突適應突變。然而,一家人可以一起哀悼,分享共同的回憶。單身人士更強烈感受關係失去的傷痛,因為家鄉的人無法體會他們在工場的經歷。
(四) 被逐的宣教士要從三個層面處理自己的處境
- 内心的感受:如因失去而感到哀傷、内疚、憤怒、羞愧和遺憾。
- 解決實際的難題:如住宿、交通、子女教育、向支持者交下一步。
- 屬靈上的摔跤:如何理解神讓驅逐的事情發生。
被逐的宣教士要處理這三個層面的過程,沒有先後次序之分,許多人要在各層面之間來來回回。你可以看到被逐不是單單去新地方尋找傳福音的對象。
你可以這樣支持我們:
- 主動接觸我們,讓我們知道你想起我們,為我們禱告。問問我們有什麼可以幫忙。如我們第一次回答沒有,之後請再問。
- 提供實際的幫助,如住宿、食物、手提電話服務計劃、讓身心放鬆和休息的機會等。當大家提供協助時,請盡量幫助我們完成整件事,而不是單單告訴我們怎樣做,因為我們已離開家鄉一段時間,你的指示在我們耳中猶如外語。你用五分鐘可以做到的事情,對我們來說可能要一小時才能處理。請耐心幫助我們。
- 聆聽我們的故事。神兩次詢問以利亞在何烈山做什麼?以利亞便憶述自己經歷了什麼事情。請讓被逐的宣教士用口說出這些創傷事件的感受。聆聽就是關懷。不要判斷,請以同理心聆聽。
- 不要只在我們被逐的第一個月問候我們,之後可以再問候。
- 告訴我們你想了解發生了什麼事,但讓我們想分享時才說吧。不要施加任何壓力。在我們分 享時表示關注。許多人只關注宣教士在兩分鐘內講完内容,所以宣教士早已學會簡短回應,除非你展示真誠的關注。
- 大家可以關心我們最想念什麼事情,最惦記誰和那些人現况如何。
- 愛我們的孩子,關心有小孩的家長,問候家中孩子的情況和了解你們可以怎樣給予幫助。
- 給我們多一點時間思索答案,我們在回答前可能要先整理一下思想,別因為那短暫的沉默就很快提出另一條問題或轉換話題。
- 當你想詢問我們下一步的計劃,請謹慎地問。如我們本身還未弄清楚,可能會因你的提問而感到壓力,特別是當你是其中一位支持者。你可以換個方式去問:「你覺得自己是否準備好探索下一步呢?」如我們說不,你表示明白就可以了。每個人面對創傷的反應都不同。請以愛心告訴我們可以慢慢休息和復原。讓我們的差派機構跟我們商討將來的計畫吧。
- 你可以帶我們去做些有趣的事,讓我們暫時擱下創傷,但請敏銳我們的需要。宣教士或許已經因為四處奔走而感到疲累,如他們要乘坐長途的交通工具到達退修地點,或走進期待建立關係的陌生人群中,可能會令他們更感疲憊。
- 請檢視一下你的苦難神學。你如何看待基督徒生命中的苦難?約伯的朋友有著錯誤的觀念,認為苦難是犯罪帶來的後果,脫離苦難的方法就是認罪。因此,他們未能成為約伯的安慰者。在言談間暗示宣教士所受的苦是因著本身的過錯,這會增加他們的痛苦,請避免。
關於苦難的無助信念包括:
- 受苦不是神對祂的兒女的旨意。「一個美善、慈愛和公平的神怎會容許這事發生?」這問題的答案就是神不美善、不慈愛和不公平,或者受苦的人並不是神的兒女(順帶一提,這正是穆斯林無法接受耶穌死在十架的原因)。持著這信念的基督徒遇上苦難時便會感到困惑,不能感受神的同在和愛。但根據希伯來書5章8至9節,耶穌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和成為完全,而且祂是神獨一的愛子。
- 苦難是壞事,沒有好東西可以從苦難中出來。如此相信的人會不惜一切避開苦難或嘗試儘快結束所受的苦。他們要等到苦難結束後才體會到恩典,不能在黑暗中經歷神的恩典。但雅各書1章3至4節說:「……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祈求他們能在黑暗中經歷神的恩典,並在這些歷練中結出美好的果子。
- 只有那些靈命不成熟或信心軟弱的人才會受苦,而宣教士是屬靈偉人,他們能夠面對和處理任何事。於是,持這樣信念的人不會意識宣教士落在極大傷痛中,甚或看見他們掙扎時就假設他們必定是屬靈上不成熟或軟弱。如果是這樣,那麼耶穌也是靈命不成熟或信心軟弱的人,因祂在客西馬尼園說自己的心靈痛苦得快要死。
當被逐的宣教士陷在痛苦中,請提供安全的環境,讓他們可放心訴說內心的悲傷。
最後,我鼓勵你走近被逐的宣教士,跟他們傾談。一個握手、一個擁抱、一頓飯、一次幫忙……都表達了你們的愛和關心。感謝你!
作者為資深跨文化工作者,因事奉地區敏感而用化名。蒙作者允許使用文章。
本文原載於《譯經使者》2019年冬季期刊第2~4頁,香港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授權轉載,網址:www.wycliffe.org.hk。版權所有,請勿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