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思想與你同工的跨文化工人時,你發現他們許多人都深深的在受苦。
● 一位男性因為他背部的問題,多年來一直有生理上的疼痛。
● 一位女子在前來服事前本有些許積蓄,但因為家鄉朋友錯誤的理財導致他身無分文。
● 一對夫妻一直擔心著他們像街友般生活在祖國中任性的兒子。
● 另一對夫婦收到許多來自與一位男性未婚同居中的女兒的傷心電子郵件。
● 還有,另一對夫妻無法自我原諒,因為他們青少年的女兒多年前曾受到一位地方百姓的騷擾。
● 在將近二十年的服事,一個跨文化工人家庭看到他們多年的果效在邪教進入時近乎消失。
這個清單可以繼續下去。忠誠的跨文化工人怎麼可能會經歷這麼多生理、心裡、經濟等等上的苦痛呢? 他們一直忠心於他們的服事。上帝似乎不關心他們。上帝到底在哪裡? 上帝會獎勵祂的子民,不是嗎? 祂信守承諾嗎?
到底怎麼了?
這個問題是我們有許多不正確的“基督徒“文化信仰。
● 上帝在祂的百姓周圍建立了保護網所以他們不會經歷苦痛。
● 若我們活在上帝的旨意中,我們不會經歷苦痛。
● 苦痛表示我們犯了罪。
● 苦痛沒有正向的結果。
● 若我們經歷苦痛則沒有喜樂。
● 若上帝真的愛我們,祂不會讓我們經歷苦痛。
● 上帝以苦痛懲罰我們。
同樣的,這個清單可以繼續下去。在約伯記四章三十七節當他的“朋友“評論他時,出現一個更長的清單。在這些章節中約伯的評論顯現他並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他確定的是,他的朋友也不清楚。讓我們來看看耶穌怎樣對那些跟隨他的人說明。
耶穌說了什麼?
當耶穌的門徒問他在末世的時候跟隨祂的人會是如何時,耶穌列出了更多的苦痛(馬太福音二十四章、約翰福音十五至十六章)。
● 饑荒
● 地震
● 迫害
● 死亡
● 所有國家的仇恨
● 背棄信仰的人的背叛
● 背棄信仰的人的仇恨
● 相信他們以殺人事奉上帝的人們的殺人行為
耶穌接著告訴門徒他告訴他們這些事是為了當這些事情發生時他們會記得耶穌曾告誡過他們(約翰福音十六章四節)。我們在經歷苦痛時不應該感到驚訝。
更具體的來說,他告訴他十二個門徒,當他們去服事時會是怎樣的情形。他告訴他們,會經歷到下列所描述的(馬太福音十章):
● 被移交給地方議會
● 在猶太會堂被鞭打
● 被逮捕
● 受家庭成員的背叛
● 被殺害
● 受到“眾人“的厭惡
保羅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不僅可以閱讀到耶穌的警告,亦可得知早期的跨文化工作者保羅實際上發生的事情。事實上保羅在歌林多後書十一章記載了他的苦痛。
● 被猶太人鞭打三十九下(五次)
● 被棍打(三次)
● 遇著船壞(三次)
● 被囚禁
● 被石頭打
● 饑、渴且受凍
● 勞碌、困苦、且不得睡
● 遭江河、盜賊、假弟兄、同族以及外邦的危險。
● 城裏、曠野、海中的危險。
今天的跨文化工作者亦有相同的苦痛經驗,雖然他們更可能經歷空難而非船難。
我們必須經歷苦痛嗎?
在他第一次跨文化服事期間,為激勵並使百姓強壯,保羅告訴他們:我們必須經歷艱難(使徒行傳十四章二十二節)。我們為何需要經歷苦痛? 有時苦痛是達到某個目標的為一方式。例如,大部分的人皆經歷過異物跑進皮膚裡面。這最常發生在童年,而孩子往往想要將異物留在裡面,而不是讓父母將其取出,經歷那疼痛。
然而,父母知道若異物留在皮膚裡面,它將受到感染,並且可能變成一個嚴重的問題。父母亦知道將異物取出的唯一方法就是將它挖出來。假設父母並非在每次有異物跑入時都去找有麻醉藥的醫生,在移除異物的過程中會造成一些苦痛。
為什麼會有人在苦難中喜樂?
答案就在上述文章斜體字的“知道“之中。當你“知道“你的苦痛是發展某個特質的方式時,你能夠喜樂,因你考慮到目標。
雅各寫道:當我們面臨考驗時,我們應該“認為這是純粹的喜悅“,因為我們知道這生忍耐,而其生全備(雅各書一章二至四節)。這不是說我們想受苦痛,但我們喜樂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正朝著全備前進。
羅馬書五張三至四節寫道: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同樣的,我們的喜樂不是來自苦痛,但我們喜樂因為我們知道我們正朝著老練與盼望前進。
它亦幫助我們知道我們不是一人在苦痛中。一位第三文化的孩子彼得告訴我們要站穩“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彼得前書五章九節)。你不是一個人,全世界的基督徒當他們朝著忍耐、老練、盼望與全備發展時,同樣經歷類似的苦痛。
苦痛是否都會導致忍耐、老練、盼望與全備呢?
它可以導致這些特點,但並非總是如此。根據他們的回應,苦痛可能使得人們變得更好或更苦澀。希伯來書的作者指出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如同我們地上的父母般教導(而非懲罰)我們(希伯來書十二章)。正如人們在孩童時面對父母的教導有不同的回應方式,同樣的當他們成年後面對上帝的教導亦有不同的回應方式。
希伯來書的作者鼓勵我們吃苦紀律,並指出每個人皆經歷紀律。我們地上的父母做看似對他們最好的事,但我們天上的父親做實際對我們最好的事。“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分。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十二章十至十一節)。
我們每個人選擇是否優雅地接受上帝的管教(詩篇一一九篇七十一節)來發展忍耐、老練、希望、全備、義與和平或拒絕祂的教導並且對於祂以及生命的整體感到苦澀。我們選擇是否成為更好或成為苦澀。
在苦痛中我該如何回應?
上述大多數的資訊是認知性的,並且你思想這些事情是很重要的。同樣的,要注意你跟自己所說的話,你的自我對話。與自己談論有關上帝使你的目光遠離你的問題並且注目於上帝。詩篇在這樣的自我對話上有許多好的例子。
●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 (詩篇四十二篇五節)
●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無聲、專等候 神” (詩篇六十二篇五節)
● 此外,你必須對你所感到的情緒誠實。耶穌在馬可福音十四章三十三至三十四節、馬太福音二十六章三十八節以及路加福音十二章五時節正是如此。
● “深感痛心和不安”
● “痛不欲生”
● 同樣的,保羅對於他情緒的反應也是誠實以對。
● “心裏難過痛苦、多多的流淚“(歌林多後書二章四節)
● “焦慮“(腓利比書二章二十八節)
● “恐懼“(歌林多後書七章五節、十二章二十節)
● 與苦痛不陌生的大衛王在詩篇中寫下這些相同的情緒反應。
● 苦難(詩篇四篇一節、十八篇六節、二十五篇十八節、三十一篇九節)
● 苦悶(詩篇六篇三節、二十五篇十七節、三十一篇十節、三十八篇八節)
● 恐懼與焦慮(詩篇三十四篇四節、五十六篇三節、九十四篇十九節)
當然,當你苦痛時最有價值的資源就是聖經,其中有很多與苦痛有關的。詩篇有許多是在苦痛的時候中歌唱的禱告。在苦痛的時候使用您的軟體或語詞索引找尋聖經有關這樣的情緒的教導。使用最接近你的苦痛的詩篇做為你的禱告。
我們不是尋求自虐傾向或“基督教殉道者”的痛苦。這兩者皆不是討上帝歡喜的標誌,正如同苦痛是上帝不喜悅的標誌一般。然而,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知道上帝使用祂所允許的苦痛使我們更像祂。